(—)再生資源的意義和作用
1.再生資源的意義
(1)什麼是再生資源。人們為了在社會上生存和推動社會的發展,需要不斷地進行各種生產勞動,謀取較好的衣、食、住、用、行條件。各種生產勞動和衣食住用行,概括起來就是社會生產和人民生活。
世界上各種物質資料,在社會生產和人民生活過程中,由於加工、使用、消費等各種原因,改變了物質的原來形態或性質,並失去或部分地失去了原有的使用價值,因而暫時被排除在生產領域或消費領域之外。例如,用鋼材加工機器配件而被車床切?下來的鐵屑;鋁鍋被用壞後而鋁的本來屬性還存在。鐵屑、壞鋁鍋隻不過是物質的形態、性質發生了變化,而它本身尚可以利用的屬性並未消失。這些尚可利用的物質,在尚未被利用之前稱為“生產排泄物和消費排泄物”。生產排泄物是工農業生產過程的廢料;消費排泄物是消費品消費以後殘留下來的東西。
綜上所述,再生資源是指社會生產和人民生活過程中廢棄的但尚可利用的各種物資。即人們通常稱為“廢品”或“廢舊物資”。
(2)廢與不廢的辯證關係。在自然界裏任何一種物質資料,它們本身各有其特定的屬性和用途,都是可以被人類所利用,而且有多種利用、反複利用、循環利用的可能。所以,任何一種東西失去了它原有的使用價值後,還可以產生另外一種新的使用價值,隻不過是物質的形態、性質和用途發生了變化,而它本身可以再生利用的屬性並沒有消失。
物質這種可再生利用的屬性,隻有被人們發現和利用起來之後,才能發揮它的作用,成為真正有用之物。有些東西,在未被人們認識之前,沒有被利用而被視為“廢物”,一旦人們發現它的用途,並加以利用,就成為“寶物”了。比如人們吃肉剩下的骨頭,在不知道它的用途之前,被當作臭骨頭扔掉了,當人們發現它可以提煉出骨膠、骨油、骨粉等化工原料和肥料後,它就成為有用之物了。有些東西,隻是在一定地點、一定條件下,失去了它的使用價值而成為廢品,但在新的地點、新的條件下,又可能成為有用之物。又如照相拍片衝洗下來的影液鄉在照相拍片部門是廢物,經回收部門收集起來後可以從中提煉白銀。
以上說明,廢品絕不是無用之物,它隻是在一定時間、一定條件下,暫時未被利用的東西,以廢與不廢隻是相對而言,並不是永恒不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