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段風舞治眶內腫瘤瀉腦湯(方一):車前子、茺蔚子、玄參、牛膝各6g,木通、炒黃芩、防風各2.4g,茯苓9g。熟大黃、桔梗各4.5g,玄明粉,鬱金各3g,水煎,飯後溫服,3次/d(上藥也可研末,1.5g/次,2次/d)。適用於1~5歲兒童視網膜母細胞瘤。
段風舞治眶內腫瘤方加減(方二):牛膝、茺蔚子各15g,川貝母、茯苓、玄參、桔梗、延胡索、黃芩、木通、鬱金各10g,綠豆20g,防風、大黃各6g,車前子30g。眶內腫瘤甚者,加半枝蓮、半邊蓮各15g;頭痛為甚者,加石決明15g,鉤藤10g;前房及玻璃體出血者,加生地炭、荊芥炭、地榆炭各10g;眼內發炎者,加魚腥草15g,板藍根、連翹、金銀花各10g;血瘀為甚者,加桃仁、紅花各10g,或三棱、莪術各10g。適用於7~12歲小兒。
(4)正氣大虧,多髒腑受損證:
[主症]病之後期,腫瘤多髒腑轉移,患兒消瘦,神疲乏力,麵色無華,食入即吐,自汗、盜汗,氣短無力,舌紅少苔甚或光剝無苔脈弱濡細。
[治法]大補元氣,扶正祛邪。
[處方]生脈飲加減:紅參15g,五味子5g,麥冬、白術、茯苓、南沙參各10g。邪毒過盛者,加半邊蓮10g,魚腥草25g;痰濕過盛者,加蒼術、浙貝母各10g,陰虛內熱者,加黃芩、銀柴胡各6g。
視網膜母細胞瘤雖分為早、中、晚三期辨治,但臨床上有時相互兼夾,虛實並存,臨證用藥,當以辨證為主,不可過於拘泥,特別對於小兒,髒腑嬌嫩,嫩陰嫩陽,尤須注意。
2.單方驗方:
(1)白花蛇蛻1條,生綠豆30g,白糖120g。先將蛇蛻剪碎,香油炸黃存性為末,綠豆炒香為末,加白糖,用水調勻,放鍋水蒸熟內服,1~2g/次,2次/d,1劑/d,之後休息3天再續服。適用於眼部腫瘤。
(2)獼猴桃60g,每天生食。
(3)羊肝50g,煮湯200mL衝服蛇膽陳皮末,2次/d。
(4)獼猴桃250克,獼猴桃根120g,狗肉500g,雞蛋2枚(或豬肉適量),每天用獼猴桃和狗肉共燉湯服,服後再用獼猴桃根和雞蛋(或豬肉)燉服,30天為1個療程。適用於眶內腫瘤。
【西醫治療】單側腫瘤和雙側腫瘤在治療上應區別對待。①單側腫瘤:這種腫瘤發現時為時已晚惟有手術摘除眼球。手術時當剪斷視神經時不應短於10mm,眼球摘除後即送病理檢查,如果視神經受累,則應作係統的預防性放療一般采用高電電子加速器,總劑量約4000cGy,如未受累則采取保守療法,眼內容物摘除後多數學者主張不放置移入物,以免增加複發時診斷上的困難。②雙側腫瘤:一般應摘除受累較嚴重的眼球,而對另一受累較輕的眼則采用保守療法。雙眼視力已喪失者,為挽救患兒生命,應勸作雙眼球摘除。保守療法則根據腫瘤大小加以選擇,常用的有以下幾種:
1.放療:因視網膜母細胞瘤具有高度放射敏感性,故本病最適合放療。但晶體、角膜等正常組織也有高度敏感性,易受放射損傷,因此放線應集中照射腫瘤部分。放射量一般35~40Gy,也有需要60~80Gy者,對小腫瘤,用氨小管或60Co放射性同位素縫著於腫瘤部鞏膜上亦可奏效。凡腫瘤範圍超過1/3視網膜或者多灶性腫瘤,用鈷盤治療有困難時可用加速器治療。用5cm大小的側照射野照射,照射野包括眼球後半部、肌錐和1.5cm長的視神經。如腫瘤已向前擴展至眼球赤道部則應采用前照射野。當腫瘤已侵犯視神經時,在摘除眼球後應采用前照射或側照射進行治療照射劑量為40Gy。
2.光凝固療法:光凝固療法係將強激光束自瞳孔射入集中於腫瘤以期破壞腫瘤的方法。由於光凝固腫瘤的血液供應,引起腫瘤崩解、壞死。一般適用於後極部,且介於大血管之間比較扁平約3厘米直徑左右小腫瘤,或放療後病變仍未全消失的病例,其他部位新發生的腫瘤。位於黃斑部、視神經及大血管附近的腫瘤則應列為光凝法禁忌證。
3.透熱凝固:該法隻適宜於直徑約3mm大小的腫瘤,Reese曾指出,該療法的優點是避免放療的一些並發症,但缺點亦不少。當采用穿透性透熱時,能導致腫瘤由穿孔處向眶內轉移,在退出透熱針經過脈膜時亦能使腫瘤擴散。視網膜上隆起的多發性腫瘤不可能準確地被透熱,表麵透熱能達到2mm以內深度,再透熱就可能穿破兒童較薄的鞏膜。
4.冷療法:光凝固療法不能達到部位可行冷療法。對鞏膜表麵給予-100℃左右約1分鍾的冷凍,4乳頭徑以下腫瘤可被完全破壞。但高度低溫能引起嚴重的葡萄膜反應,宜慎應。
5.化療:常與放療聯合應用,單獨應用效果不佳,對轉移病例以長春新堿和環磷酰胺的隔周交替療法較好。對脊腦膜浸潤可行甲氨蝶呤的髓腔內注射。但療效不肯定,尤其對複發病例僅能暫時有效。
【藥膳食療】
1.枸杞炒兔肝:
[組成]枸杞子30g,兔肝(或鵝肝)20g。
[製作]將枸杞頭和兔肝洗淨,切片,同入油鍋生炒,調味後即可食用。
[用法]佐餐服食,每服適量。
[功效]補益肝腎,開竅明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