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 運
“大學生不會打籃球?”礦長眯縫著眼,“你就別謙虛了,啊?”
“真的不會,長這麼大就沒摸過籃球。”他是礦業學院畢業的高材生,但打籃球卻是個地道的門外漢,便實話實說。
“不會?”礦長打量來打量去,從那高高的身材、機敏的神態看,斷定他是個頂好的籃球隊員,於是語氣堅定地說,“不會就鍛煉鍛煉,先算你個預備隊員,就這樣定了。”
“這……”他想說,這是強人所難,但又覺得剛來報到就這樣對領導講話不禮貌,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
“今天下午就參加比賽,一會兒讓他們送運動衣給你,我還有事要上煤台,你準備一下吧。”
“礦長是個球迷,輸場球就像井下出場事故一樣難受。”工會的一位幹部送來嶄新的運動衣,和藹地說,“礦上沒有幾個過硬的隊員,今天你就試一試,真不會打,下次也就不勉強你了。”
比賽開始了,球場上你爭我奪,觀眾多得出奇。他穿著藍色運動服,盡管被排為四名替補隊員中的最後一名,可還是提心吊膽,暗自祈禱。
“老天!五次犯規就被罰下場來,為什麼要作這樣的規定呢?六次、七次,再多幾次不行嗎?”眼看著三個隊員被先後罰下場來,替補隊員就剩下他孤零零的一個了,他的兩手攥出了汗,心怦怦地跳。
“好,我們贏了!”場上比分一直咬得很緊,比賽還剩最後一分鍾時,二十九比二十八,礦隊領先。一直處於高度緊張狀態中的礦長看看表,稍稍鬆了口氣,激動地喊了一聲。但話音剛落,縣隊又得兩分。比賽到白熱化的程度。
“嘟——”裁判的哨子又響了,礦隊“5號”又被罰下了場。見此情景,他的腦子裏嗡的一下亂成了一鍋粥,周身的血管在血液猛力的湧撞下擴張了。他呼吸急促,真想從觀眾的縫隙裏偷偷鑽出去。
“上!”礦長在他肩上猛擊一掌,他不敢遲疑,“霍”的一下站起來,衝上了球場。
縣隊發球,傳球,失誤。
礦隊“7號”控製了球,場上隊員不約而同、極其敏捷地調轉方向,列開了一個新的陣局。他盲目地跟著大家跑著,忽然,籃球飄飄然朝他飛來,他趕忙伸出雙手接住,緊緊抱在懷裏。
“這該怎麼辦呢?”他見兩隊隊員來回穿梭,眼花繚亂,竟不知所措了。幸好,他猛一抬頭看見了籃板,便使出全身力氣把球向籃板扔了出去。
“喲,在這決定勝負的關鍵時刻亂扔球,礦長會以怎樣粗暴的態度批評我呢?”然而就在他意識到這嚴重後果的瞬間,整個體育場上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礦籃隊的記分牌上增加了二分。
他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嘟——”在一片掌聲中,全場比賽結束了。礦隊的隊友們興高采烈地把他圍住,歡呼著,一次又一次地把他高高拋起。他在這喝彩聲中,苦苦思索:“下次比賽我可怎麼辦呢?”
兵聖——孫武
一次逃亡,從無休止的紛爭中抽身,把顯赫的貴族世家和頭上的光環全都拋下,懷揣一部兵法和鴻鵠之誌遠走他鄉,去創造屬於自己也屬於民族和世界的輝煌。
一場演兵,可當作演戲,可用來邀寵,也可借此鍛造雄師勁旅。將軍眼裏沒有宮女,三令五申之後,兩名寵姬的腦袋落地。鐵一般的意誌,鐵一般的號令,鐵一般的執行力,使後宮佳麗組成的部隊“雖赴水火猶可也”,使吳王確信《兵法十三篇》絕非紙上談兵,使整個吳軍“齊勇若一”。
一場戰爭,蓄勢已久,疲敵已久,廟算已久。這是神奇兵法的亮劍、取威定霸的決戰,也是創造以少勝多的神話——在淮河擺兵布陣,卻從陸地迂回進攻,在通往大別山途中一再佯敗,卻在柏舉張開一個大口袋。兵法有雲:“知戰之地,知戰之日,則可千裏而會戰”。春秋末期最大規模的一場鏖戰,便在這裏呼啦啦打響。吳軍有備而來,士氣高昂,先敗囊瓦,再敗沈尹戌,二十萬楚軍被兩口吃掉,楚國郢都也被輕鬆拿下。僅此一戰,弱小的吳國實現了稱霸夢想,兵聖孫武威名遠揚。
一部兵法,誕生在一個叫做“戰國”的時代,以政治家的大視野評說戰爭——“兵者,國之大事……不可不察也”;以戰略家的大思路指導戰爭——“上兵伐謀”、“不戰而屈人之兵”;以軍事家的大膽識主導戰爭——“兵貴勝,不貴久”、“致人而不致於人”;以文學家的大手筆表述戰爭——“知彼知己,百戰不殆”、“攻其無備,出其不意”……簡約而生動的文字易懂易背;以哲學家的大智慧解讀戰爭——樸素唯物論蕩滌天命神鬼等汙泥濁水,原始辯證法鑽石繁星般鑲嵌其間熠熠生輝;謀篇布局體係完整,韜略詭道無所不包,探求戰場情勢的千變萬化,揭示戰爭和指導戰爭的客觀規律,兵家將帥奉為聖典,政要商賈亦愛不釋手。
一份辭呈,撂下“臣退隱之後再不出山”的承諾,再次把功名利祿拋到腦後,在山川或許在田園,如同農民侍弄莊稼、牧民飼養牛羊,細細打磨自己心愛的兵法。一輩子隻做一件事情,似乎比日理萬機深邃一些。至於“敵國破,謀臣亡”的浩歎,與孫某無關。
武者,止戈也,用戰爭消滅戰爭。這或許是人類最久遠、最善良的一個夢想。
為了鴿哨永遠悠揚
和平的日子鳥語花香,和平的生活如詩如畫,和平的大地麥浪翻滾,和平的天空鴿哨悠揚。
和平也是一支催眠曲,和平也是一劑麻醉藥,和平也是一隻落下又飛遠的愛情鳥。
軍人是熱愛和平的,而戰火總是在和平的繈褓裏悄悄燃起。
在當今世界,主義消除不了爭議,友誼取代不了利益。
霸權者的哲學是霸道,強權者的嘴臉似強盜,恐怖主義如陰險的蛇,躲在暗處伺機攻擊。
祈求永久的和平安寧,那是善良人的願望,那是懦弱書生的夢想。
曾領略大唐盛世風采的中國人,曾備享泱泱天國尊容的中國人,曾飽受列強欺淩和宰割的中國人,曾在深重苦難中抗爭百年的中國人,終於在世界東方站立起來的中國人,終於在改革開放中富強起來的中國人,豈能再被人置之死地而後才去救亡圖存。
為了中國的戰亂史、屈辱史不再重現,為了祖國統一大業的最終實現,為了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早日到來,為了和平鴿在藍天上翱翔,悠揚的鴿哨永遠悅耳動聽,一支在鐮刀鐵錘旗幟下成長的軍隊,一支穿著草鞋打江山的軍隊,一支在現代化道路上闊步前行的軍隊,一支英勇善戰所向無敵的軍隊,時刻警惕著,時刻準備著!
讀《長征》
在漫漫二萬五千裏的征程上,拾起七言八句五十六字,所有的堅苦卓絕流血犧牲,全不入詩。至於那逶迤的五嶺,不過是水麵上騰躍的細浪;那磅礴的烏蒙山,不過是地麵上滾動的泥丸……曆史給我們一個啟示,沒有詩人豐富的想象力,沒有中華民族優秀兒女的覺醒,便不可能有神話般的長征;沒有詩人那樣高超的指揮藝術,沒有三軍將士的英雄豪邁之氣,便不可能有長征奇跡般的勝利。
軍人的情懷
(詩三首)
願
為了鴿哨永遠地動聽,我才從母親的眼淚中起程,步入祖國的綠色長城。鴿子甜美的歌聲,機靈的身影,構成了母親和孩子們的笑容。為使這笑容永恒,鴿子喲,我願做你終生的戀人。
思
下崗後,斜倚在深夜的窗口,思緒如雲,鄉情如星,心是寄不出的信箋,塵封的郵票又一次刷新,冷峻的是那輪明月,既不計較陰晴,也不在乎圓缺。
聽
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一日,詩人毛澤東沒有做詩。可我聽到了,聽到了濃重的湖南口音,聽到了世界上最美的詩朗誦——“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詩人毛澤東沒有做詩。可我聽到了,聽到了濃重的湖南口音——“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