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種類多,可按化學性質進行分類,也可按抗菌的範圍(抗菌譜)分類。此外,還可將它們分為繁殖期殺菌抗生素,靜止期殺菌抗生索、快速製菌抗生素和慢效製菌抗生素等。在目前治療實踐中,通常是按抗菌的範圍分類,即將種類繁多的抗菌素分為抗革蘭陽性細菌抗生素、抗革蘭陰性細菌抗生素和廣譜抗生素。廣譜抗生素對革蘭陽性與陰性細菌都有抗菌作用。此外,將某些專一抑製或殺滅黴菌的抗生素,列為抗真菌類抗生素。目前應用於臨床的抗生素主要有以下幾類:

1.青黴素類:療效高,毒性低。有效抗菌濃度的青黴素對人體細胞兒乎無影響,因而對人體副作用較少。臨床常用的青黴素類藥有:青黴素G、氨苄青黴素、羥氨苄青黴素(阿莫西林、阿莫仙)、苯唑青黴素等。

2.頭孢菌素類:常用的有頭孢氨苄(頭孢菌素Ⅳ)、頭孢唑啉(頭孢菌素V)、頭孢拉定(頭孢菌素Ⅵ)、頭孢呋辛(西力欣)、頭孢曲鬆(羅氏芬)、頭孢噻肟(凱福隆)、頭孢呱酮(先鋒必)等。

3.氨基糖苷類:本類抗生素性質穩定,抗菌普廣,在有氧情況下劉敏感細菌起殺滅作用。不良反應是有耳毒性。常用的有鏈黴素、慶大黴素、黴卡那素、丁胺卡那黴素等。

4.大環內酯類:為抑菌劑,適用於輕中度感染。紅黴素為本類的代表。近年來研製開發了的新品種有阿奇黴素(泰力特、希舒美)、克拉黴素、羅它黴素、地紅黴素等。常用的還有麥迪黴素、螺旋黴素、交沙黴素等。

5.四環素類:包括四環素、土黴素、強力黴素等。本類抗生素可沉積於發育中的骨骼和牙齒中,故孕婦、哺乳期婦女及8歲以下小兒禁用。

臨床上廣泛應用的合成抗菌藥物還有磺胺類(磺胺嘧啶、複方新諾明等)、喹諾酮類(氟呱酸、氧氟沙星、環丙沙星等)及其他合成抗菌藥物(痢特靈、甲硝唑、黃連素等)。

二、使用抗生素“四大注意”

抗生素是臨床上使用率高,產生不良反應也相當多的一類藥物,其合理應用的問題更應受到重視。使用抗生素有“四大注意”,它們是:

1.要嚴格掌握適應證。任何一種抗生素都有相應的抗菌譜,應“對號入座”,選用對造成感染的細菌最敏感的抗生素。如上呼吸道感染多係對青黴素敏感的球菌所致,應首選青黴素,青黴素過敏的患者可使用紅黴素;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如慶大黴素主要作用於革蘭陰性杆菌,不宜作為首選。發病原因不明的患者不要輕易使用抗生素。抗生素對病毒無效,病毒所引起的流感等不宜使用抗生素。

2.要正確使用。所謂正確使用就是在感染的特定部位能達到有效的濃度,並維持一定的時間。如青黴素將每日藥量一次給予是錯誤的,正確的用法是采用間隙衝擊法給藥,即每日給藥3次,間隔時間為8小時。任何一種抗生素都應按療程使用,最短療程不得少於3天。

3.要注意抗生素的不良反應。任何一種抗生素都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除變態反應外,其他方方麵麵的不良反應一般都具有可預測性,這就為減少不良反應提供了可能。如耳鳴是氨基糖苷類抗生素耳毒性的警戒信號,發現耳嗚應及時停藥。青黴素最嚴重的不良反應是過敏性休克,為避免或減少變態反應的發生,用前一定要堅待進行皮試。

4.嚴格掌握抗生素聯合應用的指征。二聯或三聯使用抗生素有嚴格的要求,或是混合感染,或是原因不明的重度感染,或車禍等造成的外傷等才可聯用,切不可為追求療效,隨意聯用。

三、中藥裏的“抗生素家族”

具有抗細菌、真菌、病毒感染作用的中草藥或中成藥很多,其中不少屬清熱解毒、瀉火涼血之類。這些藥不僅其有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作用,還能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而且藥源充足,不良反應少,即使在有眾多抗生索和合成抗感染藥出現的今天,仍顯示其特有的優越性。

1.黃連和小檗堿:隻適於治療腸道感染如腸炎、菌痢等。

2.黃芩:黃芩對痢疾杆菌、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球菌及流感病毒、皮膚真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製作用。常用於治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體炎、菌痢、腸炎等。

3.金銀花:對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球菌、百日咳杆菌及某些呼吸道病毒有抑製作用,主要用於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體炎、咽炎、腸道感染等。

4.魚腥草:對肺炎球菌、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鏈球菌有較強的抑製作用,對流感杆菌、流感病毒、某些真菌也有一定抑製作用;還有提高機體免疫功能以及利尿、止血、鎮痛、止咳、促進組織再生等作用。可用於治療肺膿腫、急慢性支氣管炎、肺炎、慢性宮頸炎、附件炎等。

5.穿心蓮:對葡萄球菌、肺炎球菌、銅綠假單胞菌、痢疾杆菌等有效,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作用。可用於治療上呼吸道感染、腸炎、菌痢、皮膚化膿感染等。

6.四季青:該藥有較廣的抗菌譜,對革蘭陽性菌和陰性菌均有較強的抑製作用。可用於咽炎、扁桃體炎、急慢性支氣管炎、尿路及膽道感染,也可用於燒、燙傷的局部治療。

7.蒲公英:對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球菌、大腸杆菌、痢疾杆菌等均有抑製作用。

8.大蒜:有效成分為大蒜辣素和大蒜新素。適用於治療深部真菌感染、隱球菌腦膜炎、黴菌性腸炎、百日咳、細菌性腸炎、痢疾等。

9.大青葉及板藍根:其抗菌譜較廣。對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杆菌和一些病毒有抑製作用,可用於上呼吸道感染、乙型腦炎、腮腺炎等的治療。

四、青黴素外用也應做皮試

青黴素注射液的抗菌、消炎效果良好,在臨床上深受患者歡迎。但有的人會對青黴素過敏,如不及時搶救會導致休克甚至死亡。所以,注射青黴素每次都應做過敏試驗,就是通常所說的皮試,即使以前用過,隻要停藥24小時,就必須再做皮試。這是一般醫師和患者都知道的常識。但在一些農村,有人不經皮試就用青黴素溶液點滴外用,治療中耳炎、眼角膜炎.還有人用青黴素粉直接撒在傷口或瘡口上。因此在一些農村,外用青黴素過敏死亡的事例時有發生。

1.青黴素停用24小時後需要再用藥者,仍應做皮試。不是同一品種的,或不是同一廠生產的,或不是同一批號的青黴素,用藥前仍應重做皮試。

2.沒有搶救條件的小保健室,最好不要注射青黴素,以免發生意外。

五、哺乳期慎用抗生素

1.青黴素族:如青黴素V鉀、阿莫西林(羥氨苄青黴素)等,毒性較小,乳汁中含量中等,不經代謝由尿排出。對乳兒基本無影響。可用(但要排除過敏體質)。艾羅迪(氨苄西林+丙磺舒)則應慎用,因為丙磺舒可提高氨苄西林的血藥濃度,延長其半衰期,而新生兒排泄青黴素的速度很慢,更易發生過敏反應。

2.頭孢菌素族:頭孢拉定極少進入血-腦脊液屏障,對乳兒安全,可用。頭孢羥氨苄、頭孢呋辛、頭孢克洛等對乳兒的作用未知,慎用。

3.大環內酯類:紅黴素毒性低,可用。羅紅黴素、乙琥紅黴素、阿奇黴素等在乳汁中濃度高.有肝腎毒性,可引起惡心、嘔吐、腹瀉等,慎用。

4.氨基糖苷類:鏈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黴索)對新生兒的第八對腦神經和腎髒都有損害,禁用。

5.磺胺類:在乳汁中含量多少不等,同血中膽紅素競爭與蛋白質的結合,使遊離膽紅素增多,出現高膽紅素血症甚至黃疸。此外,對缺少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的乳兒,還可導致溶血性貧血,禁用(尤其是長效製劑)。

6.四環素類:如四環素、土黴素、二甲胺四環素(美滿黴素)等脂溶性強,易向乳汁轉運,沉積在乳兒牙齒和骨骼中,使其牙齒永久性著色,牙釉質發育不良並抑製其骨骼生長,禁用。

7.氯黴素:易通過血乳屏障,乳汁中含量高。由於新生兒缺少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故影響藥物與葡萄糖醛酸結合,從而在嬰兒體內蓄積引起骨髓抑製,當禁用。

六、自服抗生素防性病,危害多多

現代生活中,有些性病患者不敢到醫院求治,卻又懼怕性病纏身,隨意在街頭購買一些“淋必治”、“淋克星”等藥亂服用,以求自保,其結果不但未能預防性病,反而使病情複雜化,甚至出現嚴重的藥物反應。

總結一下自服抗生素有下列危害:

容易導致雙重感染。人體內有些細菌本來並不致病,而是和其他細菌互不侵犯,和平相處,如念珠菌等。當濫用抗生素後,由於和念珠菌相製約的敏感菌被殺死或抑製,這時念珠菌就會乘機大量繁殖,引起人體內的菌群關係失調,導致雙重感染,出現口腔白斑、念珠菌性腸炎等疾病,使病情複雜化。

容易產生細菌耐藥。性病病原體在接觸抗生素後,會增強耐藥性來反擊抗生素的殺滅和抑製作用,從而導致細菌耐藥,即使抗生素具有抗細菌作用。這樣不但使預防用藥失敗,而且使治療更加困難。

容易出現毒副反應。常言道:“是藥三分毒。”每種藥均有各種各樣的毒副反應.抗生素也不例外,輕則會引起惡心、嘔吐、頭暈等,重則會出現過敏性休克乃至死亡,導致家庭悲劇。

由此可見,自服抗生素不僅不能預防性病,而且會產生不良後果。隻有潔身自愛,才是預防性病的正確對策。

七、服用抗生素忌頻繁更換

有些患者使用一種抗生素後,認為“無效”,便自行改用另一種抗生素服用;還有些患者不管藥物是否適合自己,一味追求新型廣譜抗生素;有的一般簡單的常見病,卻頻繁改換抗生素。其實,這些做法是不科學的。

抗生素種類很多,每類抗生素針對病菌的作用強度各不相同,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或化驗檢查結果選用適當的抗生素進行治療。抗生素殺滅或抑製細菌,促使高熱以及病變消退都有其一定的條件和規律。人體發生細菌感染以後,病情是加重、穩定或是痊愈,要根據病原體、機體免疫和藥物三者的相互作用來決定。抗生素對疾病的治療需用3~5天才能初見成效。一般來說,用藥後,不適症狀逐漸減輕,精神狀態好轉,即使體溫尚未降到正常水平,也說明病情有所好轉,藥物治療有一定的效果。此時應該繼續用該藥進行治療。

由於個體差異,包括營養狀況、機體免疫力的強弱以及對藥物的敏感程度、細菌的毒力等,臨床上治療用藥也不能千篇一律。用藥後患者可能表現出體溫持續數日不降,或有起伏,或病情不能迅速改善,遇到這種情況時,不應單純地以更換抗生素來解決問題。因為在藥物與病原菌的鬥爭達到“決定性勝利”時,盲目換藥難以發揮藥物的治療作用,還可能出現細菌產生抗藥性和其他嚴重的不良反應,如抗生素間可能發生交叉過敏,即-一種抗生素過敏後,對其他抗生素也發生過敏反應。由於藥物不對症,某些抗生素不僅沒起作用,反而其毒性對內髒有損害。因而患者再不能使用同一類的有療效但有可能導致同樣毒性的抗生素。如鏈黴素、卡那黴素等對內髒有毒性,治療不同的細菌引起的感染,如先用一種藥不對症,卻已經引起了患者的腎髒損傷,就給另外的藥物應用製造了障礙。頻繁改換抗生素對選擇日後的用藥增加了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