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圖坦卡蒙的詛咒——進入法老墓的人為什麼會死於非命(3 / 3)

截至1930年,和圖坦卡蒙王陵直接或間接扯上關係的人死於非命的人就有22人,其中直接參與過陵墓挖掘的有13人——這是一個歐洲人最忌諱、最恐慌的數字。

讓人對“詛咒”之說覺得不可靠的最關鍵因素,就在霍華德·卡特身上。這個打開圖坦卡蒙陵墓的第一人、挖掘王陵的始作俑者,在發掘圖坦卡蒙陵墓後,又一直平平安安地活了27年。更何況在這27年裏,卡特還再接再厲,又發現並挖掘了哈特舍普蘇特女王、圖特摩西斯四世的陵墓。

但是,法老的詛咒能夠被如此大範圍的人們相信,確實也不是空穴來風。因為早在圖坦卡蒙陵墓被發掘之前,就已經發生過一係列與古埃及遺跡相關的死亡事件。

在日見興旺的傳媒作用下,“法老的詛咒”一時間風傳世界,令人們恐慌不已。在這種情況下,對圖坦卡蒙陵墓的研究被迫暫緩。並且在不久之後,在各方麵的大力要求下,圖坦卡蒙法老的木乃伊又重新拚合起來,妥為保存,不再暴露在眾多人們好奇的眼光之中。此後,死亡事件似乎變得少了,直到1966年。

這一年,埃及同意了英國的要求,決定在倫敦舉行古埃及珍寶展。為了滿足人們的好奇心,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是圖坦卡蒙陵墓中的珍寶。

埃及主管文物的官員穆罕默德·亞伯拉罕,在進行討論的那段時候,做了一個夢,這奇異的夢中,有人警告他,如果他讓圖坦卡蒙陵墓中的珍寶遠離埃及,他必將死於非命。穆罕默德多年從事文物工作,作為土生土長的埃及人,他對沸沸揚揚的“詛咒”之說有著天生的畏懼。在做了這個夢之後,他再三向政府上層陳詞,極力阻止圖坦卡蒙陵墓中的珍寶的出遊。

圖坦卡蒙墓中的“聖甲蟲”飾物然而上麵已經作出了決定,他的理由顯得蒼白無力,最後,他隻得在文件上簽字同意。在簽字會議結束,離開會場的時候,他被汽車撞倒,重傷昏迷,兩天後死去。

圖坦卡蒙陵墓中的珍寶出遊計劃,從一開始就籠罩在一片陰影之下。但是,當局的決定是不能更改的,穆罕默德死了,工作還在按部就班地進行。

1972年的一天,工人們開始將開羅博物館中的文物依次打包裝箱,準備上路。這其中當然也包括圖坦卡蒙法老的那副最著名的黃金麵罩。就在這一天稍晚些的時候,52歲的開羅博物館館長加麥爾·梅赫萊爾死於心髒病突發。但是,珍寶展覽仍然不可逆轉地如期舉行。

珍寶來到英國,這個國家,就是打擾法老安睡和來世之路的始作俑者的故鄉。在這裏,英國展區的承包商,也在珍寶展出正式開始的前夕,忽然猝死。

這些充滿神秘色彩的事件,不但令大眾議論紛紛、充滿好奇,也引來了無數專家的注意力。他們綜合所有的事件,從各個層麵,進行了一係列地探索和研究。

1989年,美國考古學家肯特·威尼斯在帝王穀中,主持發掘了一座編號為K-V5的陵墓。在這座陵墓裏,埋葬著十九王朝拉美西斯二世的48位王子。陵墓早已被盜掘一空,但是它仍然留給發掘者們一個意外收獲:這是一座黑暗而潮濕的陵墓,墓中隨處可見一團一團奇怪的東西。它們以木乃伊和陪葬的食物為食,滲入的尼羅河河水又給它們帶來了更多的食物。更重要的是,這些家夥不需要氧氣。這些致命真菌的發現,與圖坦卡蒙陵墓發掘記錄中的一條訊息十分吻合。

圖坦卡蒙王陵在最初被開啟的時候,墓中也發現了許多成團的“莫名其妙的東西”。它們很可能就是和王子墓中同樣的致命真菌。也就是卡那馮爵士,以及更多受害者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為什麼發掘K-V5陵墓的考古者們沒有一個死於非命呢?那是因為,現代日益發達的科學技術,已經讓人們明白了隔離的重要性。考古隊員們在最初進入墓室的時候,都會穿戴上防護的服裝,以及麵罩、手套等。而在發掘圖坦卡蒙王陵,以及更早以前其他的發掘時,人們還沒有這種保護意識。

那位在精神狂亂狀態中死去的德國人杜米切恩教授,他那個時代的防護裝置,僅僅是將一塊橘皮綁在鼻子下麵,用以衝淡一些墓穴的異味而已,根本不可能將致命的真菌孢子與人體隔離。至此為止,法老的詛咒,才被告白於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