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第三天夜裏,他們帶來了幾十斤炸藥,為了不讓附近村裏的人們聽到炮聲,鄂士臣采取了兩條措施:一是把警戒哨放得遠些,如遇到緊急情況,鳴槍為號,各自逃跑;另一條是速戰速決,炮響之後,不容外人趕來就把寶物盜走。
一個姓白的石匠是個開石能手,沒多大工夫就把炮眼打好了,連放三炮,墓頂被炸開了一個大窟窿。鄂士臣用根長繩將一盞小油燈送下去,幽暗的燈光匆匆閃了幾下,沒有滅。李紀光麻利地將“蜈蚣梯子”順下地宮,肩挎褡褳,臂挽手鋸,腰別利斧,踩著梯子的木棍進入地宮。
這座地宮有10米多長,八九米寬,南麵是石門,用長條石頂著,北麵是寶床,寶床之上安放著棺槨。李紀光用斧頭把棺槨打開一個洞,又用手鋸將此洞鋸成一個能鑽進人的大洞,取過油燈一照,隻見珍妃屍體並未腐爛,頭戴朝冠,身穿朝服,手握寶石,腰掛錦囊,身邊放著如意,臉上皮肉尚存,五官依稀可辨。
李紀光有些心跳氣短,顧不得也不敢細看,鑽進半截身體,連抓帶劃拉,將能看到、能摸到的大小寶物全收到入口處。他先將一些貴重的東西藏在棺角處,準備和同夥分完寶貝後,自己再返回來取走獨吞,而後他才把所有的東西全裝進褡褳裏,慌忙爬上來。
鄂士臣等人將盜得的寶物經過簡單清點,又叫李紀光背上褡褳,一夥人便到下嶺村姓張的家裏去分配寶貝。李紀光見一個金扁方很貴重,便在路上趁人不注意時,裝進了自己的口袋,然後他又急於想返回墓穴中取藏下的寶貝,便假裝肚子疼回家去了。這夥人到了張家,發現少了兩件東西,一件是銀殼懷表,另一件是鑲玉雲頭金扁方。懷表在下嶺村姓張的手裏,主動交了出來,其他6個人也未計較。金扁方在哪裏呢?
他們便懷疑是李紀光在路上偷走了,他們立刻趕到鳳凰台村,把李紀光從家裏揪出來,拉到太和村南的女兒溝,喝令他跪下,幾支槍對著他的腦袋,讓他交出金扁方,李紀光嚇得連連叩頭,隻好交出了偷藏的金扁方。
瑾妃墓處置完李紀光後,這8個人又重返張家,研究如何處理盜來的這批寶物。關友仁、鄂士臣主張集中保存,按事前設想的那樣,變賣後買槍拉隊伍,當個亂世英雄。其餘幾個並沒有這等“雄心壯誌”,主張分給個人。
李紀光做了丟臉的事,自覺理屈,沒敢發表意見。兩種意見爭執半天,最後關、鄂二人力單勢弱,隻好妥協,將所有寶物按質量好壞分成8等份。金扁方很貴重,不便單分給某個人,隻好用斧頭剁成8瓣,隨後用抓鬮兒的辦法,把這些稀世珍寶分掉了,從陵墓拿回的寶貝都已經分完,眾人就各自回家。李紀光又偷偷跑回珍妃墓,取出藏好的一堆寶物,趁著黎明前的黑暗,溜之大吉。
沒過幾天,珍妃墓被盜的消息被披露,偽滿洲國以“保護皇家祖墳”的名義,派來軍隊進駐易縣城處理西陵被盜善後事宜。盜了珍妃墓的關友仁、鄂士臣等人見風聲日緊,惶惶不可終日,於是“三十六計走為上”,除李紀光外,餘下的7個人都離開故土遠走高飛了。
有一次,李紀光喝醉了酒,得意忘形,吹噓他有的是錢,一輩子也花不完。李紀光是個窮光棍,自小家境貧寒,這自然引起了偽滿軍警的懷疑,立即把他抓了起來,經過嚴刑拷打,李紀光終於供出了盜墓的實情和同案人,而後被砍頭示眾,成為此地轟動一時的特大新聞。
李紀光招供被殺的消息傳開後,出逃在外的同案犯們也有所耳聞,於是就隱姓埋名再也沒敢回來。而緝拿盜墓賊的行動,也因為把李紀光砍頭示眾後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