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良,原名張玉良,是民國著名女畫家,有‘畫魂’之稱。
出生在民國時期,她降落在揚州一個貧窮的家庭,經常飽一餐饑一餐,生活非常困苦。她一歲時,父親就不幸離開人世,給苦難的生活雪上加霜。母親帶著姐姐和玉良相依為命,母親為了養活姐妹兩人,勞累奔波,十分辛苦。在民國時期,一個女人養活一家三口簡直是太難了。不幸的是,不久姐姐也離開人世,這給母親帶來更大的打擊。
這樣的日子一天天過去了,母親受身體和精神雙重的打擊,終於累趴下了。在玉良8歲的時候,母親病倒在床上,已經奄奄一息。母親把玉良托付給舅舅,讓這個親舅舅好好照顧張玉良。
玉良在舅舅家一天天長大,也幫著舅舅做些家務。時間很快就過去了,玉良在舅舅家六年了,變成一個14歲的大姑娘。玉良亭亭玉立,女孩特有的體形已經顯露,雖然不算漂亮,也是五官端正,身材勻稱。玉良很聰明,舅舅和他說的話,讓她做的事,很快就能記住。
玉良這個年齡在當時也是可以嫁人為妻了。隻是舅舅有更壞的打算,他被錢財迷昏了頭,有人告訴他,女孩賣給妓院可以得很多銀子。舅舅忘記了姐姐臨終時的叮囑,忘記了手足之情,把張玉良賣給了遠在AH蕪湖的怡春院-妓院,因為年齡小,做了雛妓。
“真可憐。”小月同情著,“她舅舅怎麼這麼狠心啊!”
“是啊,太狠心了!”
小美繼續講。
小強對於這樣的舅舅也表示氣憤,“這個畫家小時候太苦了。”
玉良在怡春院受盡折磨,曾有幾次都自殺未遂。三年很艱難的過去了,這年玉良17歲,已經被怡春院的**訓練的氣質優雅,舉止大方,會彈一手好琴。就在這一年,蕪湖舉行一場盛大的宴會,迎接蕪湖剛上任的海關監督潘讚化,蕪湖有頭有臉的人物都參加了。為了增加氣氛,商會會長從怡春院請來玉良歌舞助興,玉良輕彈琵琶,立刻優美的旋律在大廳裏回蕩,隨著曲子的彈出,玉良的聲音隨著曲子一道而來,曲子《卜算子》隨即變得惟妙惟肖,感人至深。潘讚化被玉良的曲子深深打動。會長見時機已到,對潘讚化小聲說:“潘公要是喜歡,她就是你的了,她還是女兒之身呢!”
後來會長安排玉良陪伴潘讚化欣賞蕪湖的風景,雖然玉良沒讀書過,也是盡量笑臉相迎。潘讚化和玉良聊天過程中知道了她的身世,不覺有憐惜之情。玉良看著潘讚化是個通情達理之人,也是個有識之士,突然撲通跪在潘公麵前,滿麵淚水,哭的像淚人似的:“我是從揚州被舅舅賣來怡春院,受盡磨難,大人行行好,收下我吧,我願為大人做牛做馬,侍奉大人一輩子!”潘讚化看著柔弱的小女子如此命苦,也動了憐惜之心,就這樣潘讚化把玉良帶回了家,讓仆人給玉良另外布置床鋪,潘讚化照樣白天正常出去處理公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