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四:入病家不染疾。雄黃、蒼術共末,香油調塗鼻孔,即出病家用紙條探鼻取嚏,並飲雄黃酒(一杯)
(燒酒尤妙)。
方五:時氣欲死。大錢(一百文),水(一鬥)煮至(八升)入麝香(三分)頻飲,或吐或下愈。
方六:天行時症。棗仁(二十七個)水煎服。
方七:時氣煩悶。生藕汁(一盞)、生蜜(一合)
和勻服之。
方八:蝦蟆瘟(並治大頭瘟)。靛花三錢(染坊有)細研和雞蛋清(一個)、燒酒(一杯)調服,再將側柏葉搗自然汁,調蚯蚓泥敷最腫處。
方九:山嵐瘴氣。生熟大蒜(各七片)共食之,少時吐瀉或吐血而愈。
方十:霧露瘴氣(頭痛心煩項強掉欲吐者)。新豬尿(二升)、黃酒(一升)絞汁燉服,汗出愈。
方十一:屍厥(奄然死去,腹中氣走如雷。)。硫磺(一兩)、焰硝(五錢)研細分三服,酒煎覺煙起則止,溫灌之,稍停再灌一服。
方十二:瘟病頭痛。小蒜(一斤),杵汁三合溫服二三次愈。
方十三:避瘟。赤小豆、紅棗各七枚佩之。
方十四:大頭瘟。靛花(三錢)、燒酒(一杯)、雞蛋青(一個)攪勻服。或燕子窩連泥糞捶爛,醋調敷立愈。
第二節傳染病
主要介紹易於大麵積傳染,且易引起死亡的鼠疫、傷寒、霍亂、瘧疾四種疾病的治療方法。
一、傷寒
傷寒是一種傳染病。病源是傷寒杆菌所引起的急性腸胃道傳染病,潛伏期約兩周,至少四周可痊愈。初期症狀是食欲減退、渾身困乏、失眠、脾腫、腹滿、口渴、頭痛皆為必有之症,體溫高燒可達41度。第二周高燒不退,便秘或腹瀉,胸腹部有淡紅色的薔薇疹。第三周易發生腸出血或穿孔性腹膜炎甚至腸壁洞穿,有生命危險。四季都有發生,夏秋季尤甚,皆為吃了不潔飲品或食物導致。
治療驗方一:知母五錢、生石灰五錢、甘草一錢半、正莊老連二兩、黃柏三錢、黃芩三錢、梔子三錢、天花一兩、大青葉一兩、正金線蓮五錢、川金銀花四兩、滑石五錢、車前三錢、澤瀉五錢。用清水十二碗煎至剩一碗。約治療十天,共服二十劑就能痊愈,如果體溫還未減退,仍應照服,要降到36.4度,才可減輕藥
量。在日本侵占台灣期間,此方治療傷寒且起死回生者,不下數千,效果特效。
治療驗方二:《傷寒論》記載:“葛根12克、麻黃9克(去節)、桂枝6克(去皮)、生薑9克(切)、甘草6克(炙)、芍藥6克、大棗12枚(擘)”。用法是上七味,以水1升,先煮麻黃、葛根,減至800毫升,去上沫,納諸藥,再煮取300毫升,去滓,每次溫服150毫升,覆取微似汗。
主治外感風寒表實,惡寒發熱,頭痛,身痛無汗,腹微痛,或下利,或幹嘔,或微喘,舌淡苔白,脈浮緊者。
治療驗方三:水楊梅200克,水煎100毫升,每次服30毫升,每日3次。
二、鼠疫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所致的烈性傳染病,動物和人間鼠疫的傳播主要以鼠蚤為媒介,病死率60%~90%。人患鼠疫初期症狀為頭痛、眩暈、惡心、倦怠等現象,分三種。
1.腺鼠疫的主要症狀。腺鼠疫是由傳染性跳蚤咬傷造成的最常見的鼠疫類型。鼠疫菌通過咬傷部位進入皮膚並通過淋巴係統到達最近的淋巴結,淋巴結因此變得紅腫。腫脹的淋巴結被稱為“腹股溝淋巴結炎”,劇烈疼痛,非常痛苦,並且會在感染晚期作為開放性潰瘍化膿。
2.肺鼠疫的主要症狀。肺鼠疫是鼠疫的最致命和極少見的類型。通常肺鼠疫是由最初腺鼠疫晚期感染的繼發性傳播引起的。原發性肺鼠疫是由吸入煙霧狀傳染性飛沫造成的,並可在沒有跳蚤或動物卷入的情況下在人與人之間傳播。未經治療的肺鼠疫具有極高的病死率。
3.敗血型鼠疫的主要症狀。敗血性鼠疫在感染直接通過血流傳播時發生,但無“腹股溝淋巴結炎”的跡象。也是臨床上最嚴重的病型之一,病人有極度明顯的全身反應,惡寒,高熱,劇烈頭痛,狂躁,譫語,神誌不清,心音微弱,血壓下降,時有血尿、血便或血性嘔吐物,進而發生感染性休克等並發症,不及時搶救1-3天便可死亡。肺鼠疫和敗血型鼠疫因呼吸困難,缺氧,彌漫性血管內凝血,死後皮膚呈黑色,故有“黑死病”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