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20年,當驚世界殊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撫有蠻夷,以屬華夏。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這是《左傳》中記述的古楚先民的創業過程。我們借用這句話,是想說明中國證券市場建設者們20年創業的艱辛曆程。
20年過去,彈指一揮間。世事變幻,滄海桑田。
中國股市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世界經濟發展史上的一個奇跡。它開始時如此微小以至於容易被忽視,現在體量又如此龐大,市值直逼魁首。如今,上證指數的漲跌牽動著大洋彼岸華爾街的市場起伏。
中國證券市場20年的飛速成長是在中國經濟高速發展30年的懷抱裏完成的。如果把中國經濟30年作為一個更長的時段,那麼,20年占據了它的2/3。這20年的痛苦轉型和探索見證著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內在活力和創新激情。
這是轉型中國在盛世之下的一場資本革命的探索。在市場草創初期,偉人的一句話“堅決地試”讓飄浮在爭議中的證券市場塵埃落定。之後,它的每一次進步無不伴隨著思想和認識的解放和突破,小到行業大到國家層麵。在快速的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中形成了龐大的財富效應,催生了理財與投資存在的可能。這個市場是盛世之下發展最快的行業,因而對國家的反哺和改造也最盛。
哲人說:量變把曆史拉長,質變把曆史變短。在拉長中才有質變的精彩一跳。中國股市在多大程度上改變了中國呢?對此,我們試圖在持續一個月的報道中找到答案。僅就對中國的影響而言,似乎還沒有一個行業如中國證券市場這樣影響著這麼多人的財富觀,並帶來命運的變化,甚至牽動全球視線。
瞿秋白說,人愛自己的曆史好像鳥愛自己的翅膀,請勿撕破我的翅膀。
20年可以用“代”來稱算。前人開創股市,而完善市場則是繼任者。在世界曆史上,資本市場無不帶有大國崛起過程中的階段性特征,中國也是如此。在當下的中國,證券市場必須,而且已經可能成為中國經濟轉身的重要推手,多層次的市場正在成為促進國民經濟結構調整和實現增長方式轉換的重要力量。
中國股市既是草根的,也是平民的。1992年鄧小平南方講話後,市場進入新時期,曆史命運開始蛻變成個人命運。投資,給中國股民帶來了精神享受,成了很多人一生的事業。盡管股海並不平靜,刀光劍影,弱肉強食。
在體現民生的同時,證券市場增強了投資者的民主意識,促進民主的發展,使社會民主有了堅實的經濟基礎。中國股票市場現在有過億的龐大投資者群體,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參與人數最多、社會影響最大、牽動行業最廣的全國市場。股民自覺關心、監督企業與行業的生產和經營、關心美國大選、伊核問題、海峽兩岸局勢、國內時政,因為所有這些,都與他們的財產息息相關。
盡管這些出發點是出於對自己投資和財富的關心,但一旦成了股民,就把自己和企業乃至國家的利益聯係起來。隻有在一個高速發展、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下,股市才能提供賺錢的可能。這個龐大的群體由衷地希望國家穩定、經濟健康向上。這跟我們黨建設小康社會、和諧社會的訴求十分一致。
20年,還太短。它的開始如此艱難,展開卻波瀾壯闊。20年,又很長。陌生而遙遠。當我們透過曆史的背影去眺望未來,去撫摸20年曆史的底部岩層時,就會感受到它的深冷與堅實。一個20年的年輕股市,肇始於民間,規範於官方,而今,你已經無法望盡前路。
我們關注20年中的20個人、20件事和20隻股票。當我們在20年的長河中裁切這些曆史片段時,我們試圖用現在人平視的眼光去感知曆史,鑒往知來。
上海證券報社
201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