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1章 編後記(1 / 1)

龍山地區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留下了許多革命史跡,革命先輩在龍山地區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特別是在抗日戰爭爆發後許多共產黨人為民族的解放在龍山地區默默無聞地奮鬥著。那時的共產黨人都是一批熱血青年,他們是冒著坐牢、殺頭的風險從事革命活動的。如今半個多世紀過去了,人們已開始淡忘他們,特別是年輕人不了解,也不知道那時在龍山的共產黨員都是誰,有多少個為人民自由幸福而獻身的龍山籍烈士(包括在龍山犧牲的外地籍烈士),還有多少人仍在緬懷紀念他們,等等。而革命先輩、先烈們為人民的解放不惜流血犧牲、無私奉獻的精神是永遠值得我們學習的,這是一種無價的精神財富,這種精神財富應當代代相傳,決不能隨時間流逝而淡化。

自從 2008年7月新的龍山鎮成立後,編者便萌生了要編《龍山的革命歲月》一書的想法,在征得鎮領導和現今還健在的老同誌的讚同後,經過四年多努力,在紀念中共浙東區黨委、中共慈鎮縣工委、中共龍山區委成立70周年時終於能和大家見麵了。

《龍山的革命歲月》一書的史料主要來自《中國共產黨浙江省慈溪市組織史資料》《中國共產黨慈溪曆史大事記(1924~1995)》《中共鎮海縣黨史大事記(1924~1949)》《浙東抗戰與敵後抗日根據地史料叢書》《解放戰爭時期寧波地區革命史料》《三北風雲》《浹江風雲》《鳳湖中學建校60周年紀念文集》《慈溪英烈誌》等,以及有關老同誌的回憶文章,還有一些是根據慈溪市檔案局、鎮海區黨史研究室所藏資料整理編輯的,共收錄回憶文章120餘篇,照片300餘張。

本書按照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編輯,從大革命時期開始至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個別人物、烈士、黨史勝跡等介紹,適當延後。烈士按照犧牲時間先後,相同者按出生年月先後排序;“對革命鬥爭有重大影響的人物”按照出生年月及犧牲或逝世時間先後排序。

“對革命鬥爭有重大影響的人物”介紹的是指在龍山地區工作、戰鬥時間較長,有一定史料記載,也有老同誌回憶介紹的就選入其中,對於史料記載不詳及在老同誌回憶文章中未曾出現過的人物,本書未收入,期望有知情者給予補充。

書中涉及“龍山區”“龍山鎮”等區域名稱時,要對照“龍山區域的曆史沿革”章節內容去理解、銜接。由於年代不同,體製的變遷,如“龍山鎮”其代表的區域是不一致的。

為體現史實的真實性和可讀性,本書很少出現XXX的字樣,因而在本書也可能涉及一些真實的在曆史上有褒有貶的人物,並對老同誌的回憶文章在一些標題、文字上作了一些相應調整和刪改,敬請諒解。

本書編輯過程中,曾得到慈溪市委黨史研究室、鎮海區委黨史研究室、市檔案局、寧波市新四軍曆史研究會、慈溪市新四軍曆史研究會等的幫助;老同誌王泰棟、方平、嚴水孚、張裕康、陳耀華等同誌也提供大力支持,還得到在滬、杭的革命後代們的熱忱支持和關心;也得到本鎮一些老同誌的支持和幫助,在編輯、出版中還得到吳珍豔、楊佩華、戎雅紅女士的幫助,在此一並表示感謝。

《龍山的革命歲月》一書所收的材料,由於時隔六七十年,當時又戰鬥頻繁,環境艱險,留存的文字檔案不多,老同誌撰寫的回憶錄或其他資料也有一定局限性,盡管在搜集資料上作了努力,但仍有缺漏和許多不足,加上編者水平所限,差錯難免,誠請讀者批評指正,提出寶貴意見。

編者

2012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