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人物春秋(6)(1 / 3)

吳國的將軍張嬰和王崇率領部下投降。太和二年,魏明帝派遣賈逵統率前將軍滿寵、東莞太守胡質等四支軍隊,從西陽一直向東關進軍。曹休從皖縣出發,司馬懿自江陵出發。賈逵到達五將山,曹休又上表報告吳國軍隊有人要投降,請求深入吳國去接應他們。朝廷下詔書命令司馬懿把軍隊駐在原地,賈逵向東和曹休合兵前進。賈逵估計敵人在關東守備不足,而會把軍隊集合在皖縣。曹休深入敵國和敵軍作戰,一定會失敗,他就部署各路將領,從水路、陸路一齊前進,走了二百裏路後,活捉了吳軍士兵。他們說曹休已經戰敗了,孫權派兵截斷了夾石。各位將領不知所措,有的想要等後續部隊。賈逵說:“曹休的軍隊在國外戰敗,我軍在內地也被截斷了退路。前進無法交戰,後退又無法返回,我們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都等不到明天了。敵軍認為我軍沒有後續部隊,所以才這樣做。現在我們迅速進軍,攻其不備。這就是所謂的先聲奪人,敵軍見到我軍後肯定會逃跑。如果我們等待後續部隊,敵人已經截斷了道路上的險要地段,來的軍隊再多又有什麼用處?”於是領兵日夜兼程前進,設置了很多軍旗鼓樂作疑兵來迷惑敵人。敵軍見到賈逵的軍隊就撤退了。賈逵占據了夾石,把軍糧供給曹休的軍隊。曹休的軍隊得以重振。以前,賈逵和曹休不和。黃初年間,魏文帝想要授給賈逵符節。曹休說:“賈逵性情剛強,一直輕視和欺侮各位將領,不能讓他督軍。”魏文帝才沒有辦。到了曹休軍隊在夾石失敗時,如果沒有賈逵,曹休的軍隊就幾乎無法挽救了。

賈逵病重時,他對左右部下講:“我蒙受國家的厚恩,隻遺憾沒有能在殺死孫權後再去地下見先帝。我的喪事不能有任何鋪張,不能大事操辦。”賈逵去世後,贈諡號為肅侯,他的兒子賈充繼承了爵位。豫州的官吏和百姓懷念賈逵,給他刻了石碑,建立了祠堂。青龍年間,魏明帝東征時,乘坐禦車進了賈逵的祠堂,下詔說:“昨天經過項縣,見到賈逵的碑、石像,使我想起他來,悲痛不已。古人說,隻怕不能樹立名望,不怕壽命不長久。賈逵留存下來忠於王室的功勳,死後仍然被人們思念,可以說是死而不朽的人了。特此向天下宣告,以鼓勵將來的人。”賈充在鹹熙年間擔任中護軍。

妙手回春名流千古——華佗

華佗,字元化,沛國譙縣(今安徽亳縣)人,又名旉。在徐州一帶遊曆求學,通曉多種經典,沛國相陳珪推薦他作孝廉,太尉黃琬征召他都不去。華佗通曉養生之術,他年近百歲時卻貌似壯年人。華佗還精於開處方用藥,他治療疾病,配製湯藥隻用幾種藥物。他對藥劑的份量心中有數,不需要經過秤量,藥煮好了就讓病人服用,並告訴他們服藥多少及其注意事項,藥吃完病就好了。如果需要針炙,不過選一、兩個穴位,每處不過炙七、八灼,病即消除。如果需要紮針,也不過選一、兩個穴位。下針時便問病人:“針感是否觸及到了某處,如果針感到了,就告訴我。”病人說:“到了。”馬上拔針,病痛也隨之消除。如果疾病積結在體內,紮針、吃藥都達不到效果,必須用手術切除的,便讓病人喝下麻沸散,一會兒病人就像醉死一樣失去知覺,華佗於是就開刀取出患結。病如果是在腸子裏,就切開腸子進行清洗,再縫合腹部,敷上藥膏。四五天就好了,不再疼痛,病人也沒什麼感覺,不過一月,傷口就長好了。

原甘陵相的夫人懷孕6個月,腹中疼痛不安,華佗為她診脈,說:“胎兒已經死了。”讓人用手探摸胎兒的位置,在左邊的是男胎兒,在右邊的則是女胎兒。摸的人說:“在左邊。”華佗於是配湯藥打胎,果然打下一個男性胎兒,病也就好了。

縣吏尹世四肢軟弱無力,骨關節疼痛,口中幹燥,不願聽到人說話的聲音。小便不暢。華佗說:“試著服用滾熱的湯藥,出汗則能痊愈;不出汗,則三天後死亡。”於是立即給他服用熱湯藥,但他不出汗,華佗說:“五髒的元氣已絕,他會哭著斷氣。”事實果然如此。

府吏倪尋、李延一起來華佗處求醫,兩人都是頭痛、身體發燒,病的症狀相同。華佗說:“倪尋應當服藥下泄,李延應當服藥發汗。”有人問為何兩人治療方法不同,華佗說:“倪尋的病是內傷飲食而致,李延的病是外感風寒所致,所以應當用不同的醫療方法治療。”就分別給了不同的藥物,第二天一早兩個人同時病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