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文史英華(1)(1 / 3)

董卓亂天下

董卓之入洛陽(賈)詡以太尉掾為平津①都尉,遷討虜校尉。卓中郎將牛輔屯陝②,詡在輔軍。卓敗,輔又死,眾恐懼,校尉李傕、郭汜、張濟等欲解散,間行歸鄉裏。詡曰:“聞長安中議欲盡誅涼州人,而諸君棄眾單行,即一亭長能束君矣。不如率眾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長安,為董公報仇,幸而事濟,奉國家以征天下;若不濟,走未後也。”眾以為然。傕乃西攻長安。語在卓傳。後詡為左馮翊,傕等欲以功侯之,詡曰:“此救命之計,何功之有!”固辭不受。

《三國誌·魏書·賈詡傳》

【注釋】

①平津:古津渡名,又名關名。因地處小平縣而得名。一名河陽津。故址在今河南鞏縣西北的黃河上,為古代黃河的重要渡口。

②陝:縣名,漢置,三國魏同。故治在令河南三門峽市西郊附近。

【譯文】

董卓入洛陽,賈詡以太尉屬官的身份任平津都尉,後來升任討虜校尉。董卓的女婿中郎將牛輔駐軍陝縣,這時賈詡在牛輔的部隊裏任職。董卓失敗,牛輔又死,部隊恐懼,校尉李傕、郭汜、張濟等人打算把部隊解散,走小路回家。賈詡說:聽說長安城裏有人想殺盡涼州人,而你們丟掉部隊單獨行動,就是一個亭長也能把你們捆起來啊!不如率領部隊往西去,所到之處收集士兵,用他們攻打長安,為董公報仇,如僥幸成功,尊奉朝廷來征服天下;如果不成功,那時逃跑也不晚呢。”大家認為不錯。李傕於是向西攻打長安。這件事記載在《董卓傳》裏。後來賈詡任左馮詡,李傕等人想根據他的功勞封他為侯,賈詡說:“這是一個救命的計策,哪有什麼功勞!”堅決推讓不接受。

優遊風儀的簡雍

簡雍字憲和,涿郡人也。少與先主有舊,隨從周旋。先主至荊州,雍與糜竺、孫乾同為從事中郎,常為談客,往來使命。先主入益州,劉璋見雍,甚愛之。後先主圍成都,遣雍往說璋,璋遂與雍同輿①而載,出城歸命②。先主拜雍為昭德將軍。優遊風議③,性簡敖跌宕④,在先主坐席,猶箕踞⑤傾倚,威儀不肅⑥,自縱適⑦;諸葛亮已⑧下則獨擅一榻,項枕臥語⑨,無所為屈⑩。時天旱禁酒,釀者有刑。吏於人家索得釀具,論者欲與作酒者同罰。雍與先主遊觀,見一男女行道,謂先主曰:“彼人欲行淫,可以不縛?”先主曰:“卿何以知之?”雍對曰:“彼有其具,與欲釀者同。”先主大笑,而原欲釀者。雍之滑稽,皆此類也。

《三國誌·蜀書·簡雍傳》

【注釋】

①輿:車子。

②歸命:投降。

③優遊風議:優遊,閑暇自得。風議,諷諫議論。風,通諷,微言勸諭。

④簡敖:簡怠傲慢。跌宕:指行為無約束,放肆。

⑤箕踞:古無凳椅,坐在席子上。坐則跪,移動則以膝向前,兩腳朝後。坐時如果兩腳伸直岔開,兩手據膝,形似簸箕,叫做踞箕,是一種傲慢不敬的樣子。

⑥威儀:莊嚴的形貌舉止。肅;整肅、莊重。

⑦縱適:縱情適意,即放肆。

⑧已:同“以”,榻窄而低的床。

⑨項:脖子的後部。項枕,把脖子靠在枕頭上,即仰臥。臥語:睡在床上說話。《論語·鄉黨》:“食不語,寢不言。”臥語,在古代是一種疏狂隨便的舉動。

⑩為屈:為,被。屈,委屈。

索:找。釀具:釀酒的器具。

作:製、造。

具:器具,此處指生殖器。

原:寬恕。

【譯文】

簡雍字憲和,涿郡人。年輕時與先主(指劉備,下同)有交情,常與往來。先主到荊州,簡雍和糜竺、孫乾同任從事中郎,是先主的說客,經常執行使命。先主進入益州,劉璋見了簡雍,非常喜愛他。後來先主圍成都,派簡雍去說劉璋,劉璋就與簡雍同坐一輛車子,出城投降,先主任簡雍為昭德將軍。簡雍優閑自得,諷諫議論,性情簡傲、怠慢、不自檢點。在先主的坐席上還直伸著兩腿坐著,或傾倒斜倚,儀容很不嚴肅,非常隨便;在諸葛亮以下的人麵前,則獨占一榻,枕著脖子仰臥說話,不為任何人所屈。當時天旱,國家禁止釀酒,釀酒的人要處刑罰。有個官吏在人家裏搜出了釀酒的工具,有人說這要與釀酒的同樣處罰。簡雍與先主在一塊兒遊玩,看見一男一女在路上走,簡雍就對先主說:“那兩個人想淫亂,為什麼不把他倆捆起來?”先主說:“您怎麼知道的?”簡雍回答說:“他們有工具,與想釀酒的人相同。”先主不禁大笑。寬恕了準備釀酒的人。簡雍的滑稽,大多如此。

荀彧論敵我之優劣

自太祖之迎天子也,袁紹內懷不服。紹既並河朔,天下畏其強。太祖方東憂呂布,南拒張繡,而繡敗太祖軍於宛。紹益驕,與太祖書,其詞悖慢。太祖大怒,出入動靜變於常,眾皆謂以失利於張繡故也。鍾繇以問彧,彧曰:“公之聰明,必不追咎往事,殆有他慮。”則見太祖問之,太祖乃以紹書示彧,曰:“今將討不義,而力不敵,何為?”彧曰:“古之成敗者,誠有其才,雖弱必強,苟非其人,雖強易弱,劉、項之存亡,足以觀矣。今與公爭天下者,惟袁紹耳。紹貌外寬而內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達不拘,惟才所宜,此席勝也。紹遲重少決,失在後機;公能斷大事,應變無方,上謀勝也。紹禦軍寬緩,法令不立,士卒雖眾,其實難用;公法令既明,賞罰必行,士卒雖寡,皆爭致死,此武勝也。紹憑世資,從容飾智,以收名譽,故士之寡能好問者多歸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誠心不為虛美,行己謹儉,而與有功者無所吝惜①,故天下忠正效實之士鹹願為用,此德勝也。夫以四勝輔天子,扶義征伐,誰敢不從?紹之強其何能為!”太祖悅。

《三國誌·魏書·荀彧傳》

【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