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人以誠是指實實在在地做人,老老實實地做事,用誠實的態度與人交往。誠實是力量的象征,它顯示著一個人內心的安全感與尊嚴感,是責任的表現。中國的儒家思想一直認為“誠”是天道,努力求誠則是為人之道,孟子就曾說過“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可見誠實才是我們治國、齊家、修身、正心、交友的根本謀略。
以誠相待之魚頭參政魯宗道
出自《宋史·魯宗道傳》
魯宗道(966~1029),宇貫之,亳州(今安徽亳縣)人,北宋時期的大臣。魯宗道為人剛正不阿,遇事敢言,即便是實話實說會對自己不利,也能坦誠直言,不枉不欺,所以時人稱其為“魚頭參政”。
魯宗道少年時父母雙亡,被外祖父帶回家中撫養。魯宗道的幾個舅舅都是武將,瞧不起身體瘦弱的外甥,深受刺激的魯宗道從此發奮讀書,學識突飛猛進。宋太宗時,魯宗道中進士及第,被授予了濠州定遠尉的職務,此後他曆任海鹽縣令、歙州軍事判官司、秘書丞等職務。宋真宗即位後,將魯宗道調回京城,任命其為太子諭德,專門負責太子的品德教育。
當時魯宗道的住所在開封宋門外的浴堂巷,住所附近有一家仁和酒館,所賣的酒水香醇濃烈,號稱京城第一。
魯宗道非常好酒,每到了閑暇的時候就換上便裝到仁和酒館暢飲一番。有一次,宋真宗急召他詢問事情,就派了一個太監到他家裏請他。可魯宗道當時正在喝酒,不知內情的太監在他家等了一個多時辰,他才從酒館搖搖晃晃地回來。太監好不容易等到了魯宗道,就告訴他皇上有急事召見他,讓他趕快進宮。交待完畢後,太監又擔心魯宗道讓皇帝久等會被治罪,就問他說:“皇上要是問我您為什麼來遲了,我該怎麼替您遮掩?咱們現在就把台詞編好了,省得到時候皇上怪罪。”魯宗道毫不猶疑地回答了四個字——實話實說。太監有些擔心,又問道:“實話實說恐怕皇上會生氣的。”魯宗道卻回答說:“到酒館喝酒是人之常情,皇上不會怪罪,而撒謊則是欺君的大罪,所以一定要實話實說。”太監匆匆忙忙地回到宮中,真宗果然追問遲到的原因,太監就按照魯宗道的吩咐實話實說。正說著,魯宗道也趕到了宮中。真宗一見他,就有些責怪地問道:“你幹嗎到酒館裏喝酒呢?不怕有失大臣的體統嗎?”魯宗道一臉謙恭地回答說:“臣家裏貧寒,缺少飲酒的器皿,而酒館裏酒具齊全,賓至如歸,所以臣喜歡到那裏喝酒。而且每次臣都換上便衣,酒館裏也沒有人認識臣,不會丟了大臣的體統。”聽完魯宗道的話,真宗又好氣又好笑,就指著他說:“你當宮中的大臣,恐怕天天得挨禦史的彈劾。”自此之後,真宗特別欣賞魯宗道,認為他誠實可信,是可以托付大事的正人君子。乾興二年(1023)二月,宋真宗去世。因為剛剛登極的宋仁宗年紀尚小,所以由太後劉氏垂簾聽政。按照真宗的遺命,劉太後提拔魯宗道為戶部郎中、龍圖閣直學士。劉太後頗有政治才幹,她號令嚴明,恩威並用,將朝廷大權牢牢地控製在了自己手中。很快,有些貪圖勸進之功的官員就請劉太後效仿武則天的例子。劉太後一開始也頗為心動,可她又顧慮魯宗道等大臣的意見,就私下裏問魯宗道說:“你覺得武則天是個怎麼樣的人?”這話裏的玄機不言而喻,是想看看魯宗道對自己效仿武則天有什麼意見。剛直的魯道宗知道劉太後期待什麼樣的回答,可他更知道自己對大宋江山承擔的責任,於是他果斷地回答說:“武則天是唐室的罪人,唐朝幾乎就亡在了她的手裏。”聽了他的話,劉太後沉默不語,原本有些活動的心思又安定了下來。不久,又有人請求劉太後為劉氏先輩立七廟,通常這是皇帝家族才能享受的殊榮。劉太後以此詢問群臣,大臣們害怕反對會引來災禍,都不敢回答。隻有魯宗道站出來說不可,他認為如果太後家人可以立七廟,那皇帝又該放到什麼位置上呢?最終,劉太後沒有采納立七廟的建議。因為魯宗道直言敢諫,鯁直似魚頭,所以大臣們送給他一個“魚頭參政”的外號,劉太後也感謝他幫助自己下了輔佐趙氏的決心,賞賜給他白金3000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