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躍然紙上的咖啡館(1 / 2)

佛羅拉咖啡館(Caféde Flore)又名“花神咖啡館”,坐落於巴黎獨具特色的聖日耳曼德佩區,是巴黎左岸一家著名的文人咖啡館。當代法國哲學界、文學界的首要人物,存在主義哲學思想創始人,文學家和思想家讓—保爾·薩特(Jean-Paul Sartre)和他終生的女友,二十世紀法國最有影響的女性之一,存在主義學者、文學家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都曾是這裏的常客。薩特和波伏娃的許多哲學和文學著作中的重要章節均是在這裏寫就的,而薩特那句言——“自由之路經由花神咖啡……”也成為這家咖啡館最好的廣告語。

雙叟咖啡館(Les Deux Magots)創立於一八八四年,中文又譯作“雙偶”,也是一家巴黎著名的文人咖啡館。從十九世紀末至今,雙叟咖啡館一直是巴黎文化界的焦點,許許多多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小說家雲集於此,魏爾倫(Verlaine)、馬拉美(Mallarme)、蘭波(Rimbaud)、安德烈·布列東(Andre Breton)、海明威(Hemingway)和薩特都是這裏的驕傲。

一九三三年創立的“雙叟文學獎(The Literary Prize of The Deux Magots)”堪稱世界餐飲界的一項創舉和奇跡,該獎項每年頒發給一名獲獎者,目前的獎金額度為七千七百五十歐元。

一八八八年,奧地利人希洪·古梅辛多·戈麥斯(Gijón Gumersindo Gomez)在馬德裏的靜修大街(Paseo de Recoletos)二十一號創辦的希洪咖啡館(Café Gijón)是西班牙最著名的文人咖啡館,從十九世紀末就成為全西班牙乃至全歐洲的文化名流們聚集和向往的地方。來此的顧客們圍聚在大理石台麵的咖啡桌周圍,暢談文化和藝術,爭論政治和時事,甚至還會因見解的不同而不顧身份和顏麵地大打出手。西班牙內戰時期,海明威曾經是這裏最忠實的顧客之一。

希洪咖啡館不僅僅是一家咖啡館,也不僅僅是文化名流聚會的場所,它甚至成為了西班牙文學的一種象征,一九四九年以咖啡館名字命名的“希洪咖啡館文學獎(Premio CaféGijón)”一經問世就成為西班牙乃至世界文學史上最具影響力的文學獎項。

世界上對咖啡興趣十足,甚至達到癡迷程度的作家和藝術家不在少數,但恐像《咖啡館之歌》的作者,奧地利詩人彼得·阿爾騰貝格(Peter Altenberg)那樣直抒胸臆地為咖啡館唱上一首讚美詩的卻並不多見,曾經為世人留下那句著名的關於咖啡館的名句“如果我不在家,就是在咖啡館;如果不是在咖啡館,就是在往咖啡館的路上。”的彼得·阿爾騰貝格在詩中這樣寫道:

你憂心忡忡,這也不順心,那也不如意,就去咖啡館!

如果她不能履約前來,無論理由多麼充分,去咖啡館!

你的靴子穿壞了,去咖啡館!

你的收入隻有四百克朗,卻花出去五百克朗,去咖啡館!

你一身儉樸,從不犒勞自己,去咖啡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