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4章 淺談博物館安防係統工程(1 / 2)

韓朝陽

博物館是傳承文化、傳播知識的殿堂,博物館文化主要體現於展現藏品價值、鉤沉曆史文化、陶冶民族精神。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群眾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作為一個國家、一個城市文化積澱的象征,中國的博物館建設亦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截至2009年底,全國有博物館2500個,年接待觀眾2.56億人次。博物館大多雄偉壯麗,而博物館一旦被盜,或文物被損壞,所造成的損失不可估量,因此在博物館建立一個完善的安防係統,不僅可以防止人為破壞、盜竊,更可防範火災等自然災害的發生,目前大部分博物館安防係統設計比較簡單,主要通過視頻、報警進行簡單的監控,使得博物館的安全防範工作存在隱患,博物館的安防係統,應該是一個多模塊、多功能、智能化、高靈敏的軟硬件結合的係統。

一個好的博物館安全防範體係是一個綜合係統,它包括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製度、一套穩定可靠的技術防範設備、一套切實可行的應急預案、一批克盡職守的保安隊伍,缺一不可。如果一個博物館安裝了很多的攝像機和報警探測器,發生了盜竊案件,防盜報警係統報警了,攝像機也看見了,但沒抓到人,也不能說是一個很好的係統。一般犯罪分子盜竊博物館是有備而來,經過周密的策劃,而博物館的保安人員,則是無備防範,而且盜竊基本發生在晚上,值班人員晚上突然接到報警,發現盜竊後,必然會手忙腳亂,往往會延誤寶貴的處理時間,所以一個好的博物館安全防範係統,首先要解決的是實體防範(包括圍牆、門、窗、展櫃),技術防範是不可少的輔助手段。

根據國內外發生的多起博物館盜竊案例,犯罪分子盜竊博物館首先是多次踩點,然後製定一套切實可行的盜竊和撤離方案,一般犯罪分子盜竊博物館從進入到撤離時間都很短,有的就是利用高速度,不管你有什麼安防設備,砸門、破窗拿了文物就跑,等值班人員發現後通知保安人員,保安人員到現場時犯罪分子已經跑了,有的犯罪分子是利用自己對報警產品的了解,實施技術盜竊,破壞報警係統,所以說實體防範的目的,是阻擋及延遲犯罪分子作案時間的有效手段。而防盜報警與視頻複合係統應該在犯罪分子實施盜竊前發現問題,並組織防範或抓捕,這樣才能保證國家的財產安全。

一、實體防範

實體防範是安全防範的基礎,實體防範包括圍牆、通道、門、窗、展櫃的防護。在一個博物館做安防設計的時候,首先要考慮的問題,就是實體防範,博物館應該在不影響美觀的前提下盡可能把圍牆、門、窗、展櫃做得堅固些,讓犯罪分子實施盜竊進不來,拿不走或很難實施。展櫃的玻璃最好加裝防暴膜,或者采用加膠玻璃。中央主控室的實體防護也非常重要。

二、技術防範

技術防範是安全防範的必不可少的輔助手段。那就是犯罪分子來了,我們要能夠知道,為防範或抓捕盜竊犯罪分子提供第一手資料。技術防範(包括防盜報警係統、電視監控係統、出入控製係統、供電及防雷等)。

1.防盜報警係統。

(1)周界報警。防盜報警係統的第一道防線應該是周界報警器。它能夠為值班人員早發現目標提供依據,為圍捕行動提供寶貴的處理時間。目前,國內普遍采用的周界報警通常有紅外對射報警探測器、振動電纜、感應電纜、微波牆、視頻報警等產品,除視頻報警外,這些產品普遍存在一個問題,就是發生報警後控製係統隻能顯示某地段報警,並不能說明是誤報還是實報,是動物還是人,是有人從裏向外,還是由外向裏觸發的報警。要想確認,必須輔以攝像機複核。但上述係統也存在一個問題,如果遇霧天或夜間攝像機將不能完全發揮其作用,而反映不出現場的實際情況。

紅外對射報警探測器是目前廣泛使用的一種周界報警產品。因為它價格較低,所以很受歡迎。但也有它不足的地方,就是霧天會完全失效。還有一個就是誤報警問題,如樹枝搖擺、飛起的塑料袋、飛鳥及動物經過紅外對射區都會引起報警。

視頻報警是一種較高的周界報警產品,它對大麵積院落,通道及圍牆有較好的防護報警作用,但費用較高。使用這套係統一定要考慮夜視問題,保證夜間現場有輔助燈光或紅外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