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軍的遊擊活動部署,大體上是楊靖宇率領一部分軍隊戰鬥在靖宇縣以西及西南部地區,魏拯民則率一部分軍隊在靖宇縣以東以北開展遊擊戰爭。1937年5月,為了拔除廟嶺敵軍據點,魏拯民作了周密的戰鬥組織工作。廟嶺,當時是撫鬆、像江(今靖宇)、臨江、長白等縣的交通要道。日寇以偽軍一個營駐紮在那裏,嚴重地妨礙一路軍的活動及東西部遊擊區的聯絡。二軍軍部討論作戰計劃時,魏拯民提出,先派兩名熟悉偽軍情況的同誌,打入敵據點做瓦解工作。兩位同誌進去不久,果然爭取了十幾名士兵。5月的一天,在魏拯民指揮下,司令部直屬混成部隊與打入敵據點內的同誌裏應外合,全殲偽軍營150餘人,獲得輝煌戰果。此後,敵人不敢再在廟嶺駐紮偽軍。“七七”全國抗戰爆發,為了與楊靖宇會合,研究配合全國抗戰的方針、部署,魏拯民率部西進。他們走一路,打一路,在金川境內,打掉幾個敵軍據點;在漆江地區消滅了跟蹤“討伐”的敵人300多;進入臨回頭溝(金川境)一戰,殲滅偽憲兵第三團;通化大青、楊木橋子兩次大戰獲勝,終於打破了日偽層層封鎖,在集安老嶺地區會見了楊靖字同誌,這時已是1938年5月了。
在這裏,正式編成抗聯一路軍,下設3個方麵軍。王德泰同誌已犧牲。魏拯民兼任一路軍副總指揮與政治部主任。他的擔子加重了。此後的一年間,他與楊靖宇共同指揮著一路軍,在東南滿的廣大國土上開展遊擊戰爭。部隊時而分散,時而集中,出沒於崇山密林,戰鬥在交通要道,拔除日偽軍據點,摧毀敵人重要軍事工程,粉碎一次次“大討伐”,吸引著大批日偽軍,有力地配合了全國抗戰。1939年夏季,部隊該換夏服了,魏拯民和楊靖宇決定向敵人要,於是他們在地方救國會協助下,去攻打大蒲柴河鎮。大蒲柴河在敦化縣南部、富爾河畔,是日偽一個重鎮。
5月25日夜,楊、魏率領部隊攻了進去,端了偽警察署,消滅了自衛團,打開倉庫,繳獲大批服裝、糧食和武器。
1939年秋天,一路軍在大蒲柴河東南的寒窯溝集中,進行了為時1個月的大休整。隨後,根據形勢變化,3個方麵軍分區開展遊擊活動。魏拯民隨三方麵軍留在敦化、安圖、寧安南鏡泊湖地區。
為了策應一、二方麵軍向所屬遊擊區域進軍,魏拯民和三方麵軍指揮陳翰章,曾率部奇襲大沙河鎮。大沙河鎮在安圖縣和明月溝之間,是敵人的一個大據點,這一仗的目的在於吸引敵人的兵力。果然,敵人討伐隊到處追尋三方麵軍,張貼布告“懸賞捉拿魏拯民”。
農曆8月中秋節前夕的某一天,地方工作的同誌送來一份情報,說是日軍少將鬆島“討伐”隊近期要開始對抗聯的“大討伐”。又從敵人電話得知,鬆島和他們的先頭部隊將於次日從敦化開往大蒲柴河。魏拯民和幾位領導同誌分析了情況,決定在寒蔥嶺伏擊鬆島部隊。
寒蔥嶺位於敦化和大蒲柴河之間,在敦化以南,大蒲柴河以北。一條由敦化南去的公路,在寒蔥嶺盤旋而過。這裏是鬆島“討伐”隊的必經之路。寒蔥嶺南坡公路兩側長滿了樹木和蒿草,路西有一條深溝。估計敵人將在中午從這兒經過;拂曉前,魏拯民把200多戰鬥人員埋伏在嶺南坡公路東側的樹叢裏,指揮所設在公路東北的一個小山頭上。
一切準備就緒,隻等鬆島送上門來。中午12點多鍾,鬆島“討伐”隊12輛汽車開過來了。車上裝著軍用物資和鬼子兵。當敵人的汽車爬進了我軍埋伏線時,公路旁和山頭上的機關槍、大槍、手榴彈一齊向鬼子射擊,汽車有的炸碎了,有的起了火,冒著滾滾濃煙。敵人被這突如其來的襲擊打亂了陣腳,一個個連滾帶爬地跳下車,有的東逃西竄,有的絕望地還擊。魏拯民率領部隊乘勢向敵人發起衝鋒,號聲一響,戰士們像猛虎似的跳出樹叢,衝上公路,橫掃殘敵。鬆島從汽車裏跑出來,被打死在公路上。因為這裏是交通要道,不宜久留,魏拯民指揮著部隊速戰速決,前後不過1個小時左右便結束了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