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說在前頭(1 / 2)

三國英雄,我首推曹操。曹操,在中國是婦孺皆知的一位曆史人物。西晉史學家陳壽曾為曹操作傳,稱他是“非常之人,超世之傑”。唐太宗李世民稱曹操是“哲人”,說他“以雄武之資,當艱難之運……匡正之功異於往代”。魯迅也非常佩服曹操,說他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是一個英雄。

曹操是英雄,亦是奸雄。他殺呂伯奢、殺孔融、殺楊修、殺董承伏完,又殺皇後皇子,並明目張膽地說:“寧我負人,無人負我。”其奸雄嘴臉暴露無遺。之所以說他是英雄,是他一生南征北戰,憑著其卓越的政治、軍事才能,經過幾十年的艱苦努力,終於削平了北方的割據勢力,結束了漢末以來長期的軍閥混戰局麵,統一了北方,對於推動我國曆史的前進起了積極的作用。他籠絡英才,能使中原名流,相率歸向,謀士猛將,盡入殻中,規模之大,超過孫劉;觀其對關羽的百般優禮,愛才若命,即知其用人馭下的本領甚為高明。自古得人者昌,失人者亡,僅這點領袖天才,已非他人所及;何況加上他的卓越機智,優越才略,自然更足加速其成就。

劉備也是一個英雄,劉備少年時就確立了上報國家、下安黎庶的遠大誌向,深得人心。他少孤,與母親艱苦度日,家境一貧如洗,隻好以販履織席為業,這樣一個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為什麼能崛起於群雄之上,成為鼎足三分的一代英雄呢?第一,能屈能伸,等待時機。創業之初,劉備不比曹操與孫權,基業早都有了憑借,他必須經過長期的艱苦締造,所以他忍辱負重依附呂布,依附劉表,依附孫權,依附袁紹,東躲西藏,寄人籬下。第二,虛懷求賢,知人善任。他能使諸葛亮竭忠盡智,輔佐兩朝,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其他文臣武將,亦均能使其相從患難,效死不去,其用人的本領令人歎為觀止。

孫權的基業是繼承父兄而來的,並且吳國擁有江東,兵精糧足,又有長江天險,獨占地利;所有父兄遺下來的一班將才,足以進戰退守,他的分得鼎足,是得天獨厚,坐享其成,至於他的英雄才智是早已露了頭角的。他形貌奇偉,頗有雄才大略,既善用人,又善用兵,更有精深的治國方略。執政期間,他廣納賢士,招聘各方俊傑,名臣名將如周瑜、張昭、呂蒙、陸遜等,都在他手下效命,而且忠貞不二,足見其能。正如《三國誌》的作者陳壽所說,“孫權屈身忍辱,任才尚計,有勾踐之奇英,人之傑矣”。

魏、蜀、吳三國鼎力而足,固然與三國之主曹操、劉備、孫權的雄才大略,運籌帷幄密切相關,卻也與他們手下的文臣武將的卓越貢獻密不可分。在三國人物中,郭嘉、荀彧、荀攸等都是曹操的心腹謀臣,曹操與他們共謀大事,他們的妙計巧謀,使曹操逾越了一個又一個前進道路上的障礙,結束漢末豪族混戰的局麵;劉備由於得到諸葛亮的輔佐,采取了聯吳抗曹的策略,得益州、荊州等地才分得鼎足;孫權雖是繼承父兄基業,但如果不是周瑜、陸遜等一班文臣武將忠心輔佐,他是不可能鼎立於江東的。為什麼呢?因為創業固然難,而要守業就更難,更何況孫氏基業龐大,要守住並擴而大之,就更是難上加難。然而孫權最終擁有了江東,建立了東吳政權,周瑜、呂蒙、陸遜等著名謀臣良將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