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題記(1 / 1)

蒼涼而美麗的手勢

九月九

時下,曆史大熱,有幾個對曆史並不精深的年輕人也來湊熱鬧。他們偏著頭,嘴角掛著一絲壞笑,說:“我就這樣讀曆史。”於是,就有了這套係列叢書。他們的讀法,自然就與專家學者的讀法不同。

實際上,曆史的厚重與流行時尚並不排斥,中國最古老的曆史文獻《尚書》,以及後來的《左傳》等許多著作,所使用的許多語言就是當時人們的口語。不知為什麼,隨著後人們經典地解讀後,我們的先人就一個個成了板著麵孔的泥胎了。也不知從什麼時候起,穩重嚴肅就成了正朔,漸漸容不得其他的表情了。實際上,我們從《史記》中的《滑稽列傳》,三國時的《笑林》、唐代的《啟顏錄》、明代《調謔篇》等書中看到,其他表情也頑強地生存著。

每個人解讀曆史的方式都不相同,從曆史中獲得的啟示也不一樣,一個中國女名人說:“曆史是一個美麗而蒼涼的手勢。”我們在閱讀曆史過程中,有著太多太多的蒼涼和疲累,太缺乏美麗和輕鬆的過程。還有一個洋名人、俄羅斯作家契訶夫說到寬容大度時,曾有過一句不大雅訓的話:大狗叫,也要讓小狗叫。那就讓我們聽聽不同的叫法吧。

我們所見到的惡搞、作秀等等或流行或醜陋的現象,同樣存在於那些已經消逝的年代。由此,本係列叢書以流行詞彙作為主題,用幽默的插圖和當今時尚、詼諧的網絡語言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畫麵。先行推出的《惡搞的曆史》、《作秀的曆史》、《PK的曆史》三本書即如此,現又推出的《八卦的曆史》、《忽悠的曆史》、《炒作的曆史》三本書也如是。

在粵語中,“八卦”的本意就是到處搬弄是非、饒舌。娛樂新聞和狗仔隊為了吸引讀者,到處挖掘明星的隱私並廣而告之,所以,這樣挖出來的新聞被稱為“八卦新聞”。另一說好像追溯得更遠,更能體現八卦精神:“八卦雜誌”的稱號是來自早年香港黃色書刊,封麵上的照片會在重點部位加貼八卦圖,類似馬賽克效果,這類雜誌由此得名。“八卦”一詞,甚至從名詞衍生出形容詞和動詞。狗肉上不得正席,正史中的犄角旮旯有許多這樣的“狗肉”,或許這些上不得正席的“狗肉”才是曆史的本來麵目。

“忽悠”原本是東北的一個流行詞彙,就是利用語言,巧設陷阱引人上鉤,叫人上當,使希望落空。真正把“忽悠”一詞推廣到全國的是趙大叔。自打趙本山的小品《賣拐》紅遍大江南北後,“忽悠”就成口頭語很快流行開了。“忽悠”的本質是“不擇手段坑蒙拐騙”,但是與“詐騙”一詞比較起來,它好像更溫和一些,具有一些調侃玩笑的含義。不過,忽悠這個現代詞彙所傳達的意思,源遠流長,自古有之。

“炒作”就是有意通過透露某種似是而非的緋聞或異常現象來吸引媒體報道,以使自身達到某種得名或獲利的目的,屬於沒事找事的事件營銷。炒作常見於明星為了宣傳自己的新專輯而使出的各種宣傳手段。概括一下就是媒體用捏造、誇大、推測等非正常報道手段對某人或某事進行報道。炒作的目的是製造噱頭,吸引讀者的關注,置新聞的客觀真實性於腦後。我們的古人早就對這一手段爛熟於心、運用自如,隻是當時不叫炒作而已。

以現代流行時尚的語言去解讀曆史,有點曆史新說的意味,也有點後現代的另類解讀的意味。這樣一個閱讀過程就算不能說是美麗,但至少也能帶給讀者以閱讀的快感。

以輕鬆的姿態讀曆史,或許這就是這套叢書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