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艾森豪威爾(1 / 3)

德懷特·艾森豪威爾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西歐盟軍最高司令,美國總統,五星上將。艾森豪威爾鑄就了卓越的指揮藝術,他熟諳軍事,容易與人接近,在協調各方麵關係上極具才能。在富有傳奇色彩的一生中,他曾以外交使團成員的身份出使菲律賓,以軍人的身份指揮美軍征戰歐洲和朝鮮,退役後任哥倫比亞大學校長,後又連任兩屆美國總統。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艾森豪威爾任歐洲盟軍最高司令,指揮英美聯軍在法國諾曼底成功登陸,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貧困出身

1890年10月14日,德懷特·戴維·艾森豪威爾出生於美國堪薩斯州丹尼森一個貧困家庭。那是一個強調紀律的時代,非常注重家庭教育。淘氣的孩子常常會讓父親大發脾氣,並用山胡桃木棒打他們。

12歲的艾森豪威爾曾經曆了這樣一件事情:一天,艾森豪威爾的父親狂怒地回到家裏,抓住兒子埃德加的衣領動手就打。原來,他是因為聽到了兒子埃德加總是逃學的事情。當時,小艾森豪威爾被嚇哭了,但是,他勇敢地抓住父親的胳膊進行阻止。父親扭過頭,對艾森豪威爾憤怒地說:“難道,你想替他挨打嗎?”這時,艾森豪威爾一邊哭一邊爭辯道:“我認為任何一個人,甚至一條狗,都不應該像孩子那樣挨鞭子!”父親聽了,這才意識到自己是因為憤怒而完全失去了控製,所以,他並沒有懲罰艾森豪威爾。而每當事情過後,艾森豪威爾的母親總是耐心地給孩子們講道理。有時候,孩子們也發脾氣,母親就會及時地給出警告。這給了艾森豪威爾很大的影響,使他學會了和自己不喜歡的人怎麼打交道。因為他從母親那裏懂得了仇恨是一種無用的東西,因為恨一個人或者恨一件事,自己什麼也得不到,反而還會使自己受傷害。這對他後來成為一個優秀的盟軍主帥意義十分重大。

少年艾森豪威爾非常崇拜英雄,對軍事戰爭書籍很是著迷,他還酷愛體育,他喜愛運動本身所具有的對抗性,麵對對手決勝的意誌,並具有優秀的組織才能。時光如水,少年時代很快成為過去,艾森豪威爾即將告別中學生活。

19世紀末期,美洲的戰事不斷,從軍對於年輕人來說也是一件神聖而新鮮的事。因為家庭貧困,艾森豪威爾選擇了免費的西點軍校。而這並非是艾森豪威爾的個人愛好,也不是父母的意誌,他的母親是一個和平主義者,不願自己的兒子從軍,但她也沒有阻攔。

1911年6月,艾森豪威爾成為西點軍校的一名士官生,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在西點軍校,斯巴達式的教育鍛煉了艾森豪威爾的意誌,並造就了他的軍人品質。美國第18任總統格蘭特就曾經就讀於這所學校,這給了艾森豪威爾很大的啟發。

早期軍事生涯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壯誌滿懷的艾森豪威爾從西點軍校畢業,獲少尉軍銜。由於戰爭,許多同學都去法國參戰,艾森豪威爾卻分配到國內從事訓練軍隊的工作。由於他訓練期間成績卓著,很受上級賞識,還被評價為最能幹的陸軍軍官之一,並於1916年晉升為中尉。

1918年,艾森豪威爾創辦了美國陸軍的第一所戰車訓練營,28歲的他成為少校軍官。後來,艾森豪威爾又到陸軍坦克學校接受訓練,1921年畢業。第二年調任駐巴拿馬的第20步兵旅參謀。巴拿馬地區司令康納少將看中了艾森豪威爾的軍事才華,因此在巴拿馬服役的三年中,艾森豪威爾受到了康納的特殊栽培,軍事知識和技能大為長進。1923年,經康納幫助,艾森豪威爾又進入陸軍指揮與參謀學校學習。艾森豪威爾學習認真,訓練刻苦,1926年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畢業,後又經康納介紹赴法國進行戰場考察,並去陸軍軍事學院進行深造。兩年後,艾森豪威爾赴陸軍部助理部長辦公室任職。

在這之後的1933年,艾森豪威爾有幸擔任美國陸軍名將麥克阿瑟的助理,並很快得到了麥克阿瑟的重用。在艾森豪威爾的早期軍事生涯中,麥克阿瑟對艾森豪威爾的影響特別大。艾森豪威爾極為崇拜麥克阿瑟,追隨他長達6年之久。最先是隨他在陸軍參謀部,後來又一同前往菲律賓。在菲律賓他積極參加組織軍事學校、空軍及組織島國國防建設,以應付發生戰爭的需要。由於麥克阿瑟的器重,艾森豪威爾於1936年晉升為中校。

1939年9月,德軍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麵爆發。艾森豪威爾不顧麥克阿瑟等人的勸阻和挽留,堅決要求回國。回國後,任美國西部軍區司令部的後勤計劃官。1941年,艾森豪威爾改任團長,後來又改任第3集團軍參謀長,晉升準將。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美軍基地。8日,美國對日本宣戰。由於艾森豪威爾熟悉菲律賓和太平洋地區的軍事情況,並且有豐富的參謀工作經驗,所以,在珍珠港事件發生後第五天,美國陸軍參謀長馬歇爾電召艾森豪威爾速回華盛頓,由於表現出色,艾森豪威爾又受到了馬歇爾的器重。幾星期後,他便升為少將,開始了和馬歇爾的長期合作。

雖然這時的艾森豪威爾還沒有資格參加有關同盟國戰略問題的高層會議,但他卻能站在最高統帥的角度,代表美國利益來指導全球性的戰略行動。他同時注意到,當美國朝野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太平洋戰場的時候,羅斯福和馬歇爾卻把歐洲戰場放在優先的地位。對此,艾森豪威爾也是非常讚同。

1942年3月,艾森豪威爾和作戰廳的參謀們一起提出了如何進行戰爭的設想:美軍應以歐洲與大西洋戰場為主要戰略方向,應該先把大量美軍集中在英國,拒絕將他們化整為零地用在任何周邊性的攻擊之中,在歐洲上空應獲得空中優勢,然後從英國渡過海峽,直指法國和德國。

然而,對這一基本設想,英國雖然同意,但在許多具體問題上仍存在著意見分歧。因此,1942年5月,馬歇爾命令艾森豪威爾前往英國考察軍事形勢和未來駐歐美軍的編製問題,同時,他們還在英國設立了一個美軍指揮所,以盡快擬製出歐洲盟軍聯合作戰的計劃。6月,艾森豪威爾返回華盛頓,呈交考察報告《給歐洲戰區司令的指令》後,羅斯福總統接受馬歇爾的意見,任命艾森豪威爾為駐倫敦的美軍歐洲戰區總司令。而在這之前,艾森豪威爾並未單獨指揮過一次戰役,然而後來的事實表明,馬歇爾慧眼獨具,知人善任,而艾森豪威爾也因此名聲大振。

突尼斯會戰

1942年的歐洲,盟軍和法西斯軍隊的激戰正在熱烈地進行之中。這年7月,為了給德國軍隊以決定性打擊,並支援肩負戰爭主要重擔的蘇聯,英美首腦決定實施“火炬”行動計劃--登陸北非,向法西斯縱深挺進,艾森豪威爾被任命為“火炬”行動的盟軍遠征軍總司令。9月下旬,美英兩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在倫敦確定了實施“火炬”作戰計劃的細節,決定兩國軍隊於11月8日在法屬北非的阿爾及爾、奧蘭和卡薩布蘭卡實施登陸,占領沿海主要港口,然後由阿爾及爾登陸部隊向東搶占突尼斯,再待機與北非的英軍協同作戰,以攻占突尼斯城和比塞大港,徹底殲滅北非的德、意軍隊,控製地中海,鞏固中東,為以後在意大利和巴爾幹半島的軍事行動創造有利於盟軍的條件。

參加“火炬”作戰的美英聯軍共有13個師,665艘軍艦和運輸艦,分別編成西部、中部和東部3個特遣隊。西部特遣隊由美軍巴頓少將指揮,從美國本土出發,橫渡大西洋,在摩洛哥的卡薩布蘭卡登陸;中部特遣隊和東部特遣隊分別由美軍弗雷登道爾少將和賴德少將指揮,從英國出發,在阿爾及利亞的奧蘭和阿爾及爾實施登陸。

由於這次行動是英美軍隊的聯合作戰,兩國部隊的組成和人員素質不同,對參謀工作的看法也不一樣,加上這場戰役是一次大規模的兩棲登陸戰役,因此,指揮起來困難重重。但是,艾森豪威爾憑著他出色的組織、協調能力,避免了許多不利於戰爭的因素。

11月5日,艾森豪威爾冒險飛抵直布羅陀,這裏將是此次作戰行動臨時司令部的所在地。一切安置妥當後,1942年11月8日,10餘萬美英聯軍分乘664艘軍艦和運輸船分別在阿爾及爾、奧蘭和卡薩布蘭卡登陸。由於艾森豪威爾不顧可能產生的政治批評,承認了正在北非的法國維希政府(法國投降後成立的親德傀儡政府)海軍上將達爾朗為該地區的法國最高統帥,從而避免了阻力,加速了盟軍在北非的進展。盟軍登陸成功後,繼續向東推進,以攻占突尼斯城和比塞大港。但是,情況於盟軍非常不利,11月11日,德軍以驚人的速度搶占了突尼斯。12月初,德國元首希特勒任命阿尼姆上將為司令,阿尼姆在突尼斯的北部山地建立了一條防線,並逐漸向南推進,以對抗聯軍的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