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一不小心成了醫生(2 / 3)

我不知道為什麼要把中、西醫分得那麼清楚,西醫掛西醫自己的牌,中醫懸人家中醫的匾,弄得是中醫不敢進西醫的門,西醫不願嘮中醫的科,多別扭!幸好我不是中醫也不是西醫,所以就可以往來無忌了。

你要是光學中醫,恐怕最後連胰髒在哪兒都找不著;相反你若是隻學西醫吧,也有拎把手術刀幹著急的時候。風濕痛請問割哪呀?現在的中醫、西醫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對藥物的過分依賴。這也怨不著大夫,藥嘛,針對的不就是成形的表象,治好了,算大夫的,治不好賴藥勁不夠,行不行先來一個療程再說,十五天以後是自己好的,還是藥給治好的,誰也不知道。更主要的是大幅度提高了醫生的生產力,一個大夫一天可以給很多很多人看病,也可以開出很多很多的藥,產、供、銷、院、醫、患皆大歡喜,西藥的利潤不可小覷,中藥飲片的利潤比西藥更大,何樂而不為呢?

我就是擔心,假如真要是到了沒有藥的那一天,你說咱這病還治不治了?難道離開藥,今天的醫生們就都得失業?醫是醫藥是藥,藥隻是醫的一個輔助工具,是可有可無的東西才對。《本草綱目》醫藥大典上講得很清楚,采藥、種藥的人是兩隻眼,販藥、賣藥的是一隻眼,用藥、吃藥的可就是沒有眼啦!跟瞎子一樣。本來嘛!一個小藥片,一碗中藥湯,誰知道裏麵有啥沒啥,別說不識藥性采摘不擇時,入藥不分部,炮製不得法,就是以次充好,以假亂真又能如何!

《陳藏器諸虛用藥凡例》中就這樣寫到,古之善為醫者,皆自采藥,審其體性所主,取其時節早晚,早則藥勢未成,晚則盛勢已歇。今之為醫,不自采藥,且不要節氣早晚,又不知冷熱消息,分兩多少,徒有療病之名,永無必愈之效,此實浮感。

名醫們往往就這麼把手藝給丟了。盡信藥不如無藥,咱不如就用老祖宗祖傳的招,砭石、針灸、火罐加推拿,統統都是順勢借力之法,爭取主動贏得先機。

你用藥再厲害,能不能在心髒還不疼的時候一直在吃“心痛定”?不能!那樣會不餓的。但我可以在心髒還沒犯病之前,經常做一做經絡養護,這便是我讓家人萬福金安的東西。能不用藥就不用藥,醫生的用藥法則不也是能口服就不注射,能注射就不點滴嗎。為什麼這麼做?就是不想喧賓奪主,無謂地幹擾平衡,而要充分調動人體自身所固有的平衡機製和修複能力。這個醫呀那個藥的,主要作用也都是站腳助威,真正衝鋒陷陣的還得靠自己。

3.神醫老媽

目前市麵上的抗生素可謂是爭奇鬥豔、百花齊放,可是對於一次普普通通的傷風感冒、發燒咳嗽,一治就得用個十天半個月的才能徹底康複,要是不治,這麼長時間挺過去自己也會慢慢好起來,難道這藥錢都白花了嗎?

小時候一發燒感冒,媽媽立刻準備一杯開水,半片撲熱息痛,加半片複方新諾明,吃下去後再多喝些水,然後大被一捂,渾身是又困又乏,沉沉地睡上一覺,等醒來時一身透汗出淨,頓感輕鬆,這時就會有一碗天下絕倫舉世無雙的手擀麵在等著我,裏麵還藏著兩個雞蛋。你說這病能不能不好?你說咱娘算不算得上是神醫。

神醫的高明之處就在於中西結合,辯證施治。用的是西藥撲熱息痛來解熱鎮痛,消除症狀退燒的同時頭也就不痛了;一大碗開水補充體液做好發汗排尿的準備工作,出汗是為了放出淤積在體表皮下的電荷,排尿是為了放出體內血液裏的電荷;棉被一捂是關門打狗內外夾擊裏應外合,托寒熱而排毒邪;一碗雞蛋麵清淡降火溫差腸胃,補中益氣固本培元;至關重要的還是睡上這麼一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