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有錢還用學什麼習。記住了!有錢就是爺。誰不服就修理他,打壞了咱給治,有錢嘛!
幹活?有錢幹什麼活。窮人家的孩子才早當家呢,富人家的孩子就是寶,別說洗襪子,就連穿襪子咱都有人,有錢嘛。
禮貌?有錢還有講禮貌這個必要嗎。點頭哈腰那叫下賤,趾高氣揚那才叫威風。說話得衝,脾氣得暴,一點虧不能吃,一點委屈都不能受,有錢嘛。
這麼一教,孩子將來還得了,常言道:再窮,哪怕分文皆無,隻要勤勞儉樸,也窮不過三代;再富,就算有座金山,若養出了個敗家子,甭說用三代,一代也就涼快了。
溺子真還不如殺子。孩子沒教育好打爹罵娘倒行,若是禍國殃民那可就攤大事啦。人應對大事兒的最常用辦法就是直接昏倒,然後到醫院去避難,這出了醫院就進法院,出了法院又回醫院,我看就應該把這倆地方安一塊,省了救護車和警車來回的瞎折騰。
一個紅細胞的過早溶血是母體最不希望見到的事,無論是來自細胞內部的瓦解,還是由於外部的磨擦碰撞,歸根結底還是因為物質的失衡。“不足”與“過剩”對於細胞與母體來說都是災難,雖然我們的母體一直都在竭盡全力去平衡我們與物質之間的關係,但是已經習慣了“得”的人們總也磨不過來“舍”要放在“得”前麵這個彎。在世界上任何一個物種都比人類更容易去接受母體的“平衡減持”,所以它們根本不需要有哭和笑的表情,它們隻是平靜地生存在當下,視而不見地去麵對一切得失,都能做到無動於衷。真不知道我們所固有的情感世界對於它們來講是高等還是低級?是利還是弊?而我們人類要想達到象它們一樣的境界,就得去出家。
參禪悟道之人都可以清楚地看到,骨肉相殘、生靈塗炭、天良盡喪背後那貪婪的影子。我們隻要去翻查曆史,就可以清楚地知道,甭管是多大的一場戰爭,最初僅僅是源於一個細胞的瘋狂。當我們拒絕接受“平衡減持”並瘋狂索取的時候,一場疾病或更大的災難也就緊跟著悄悄地開始了。
倒黴的時候,可別氣急敗壞地把罪過都歸咎於錢,那錢可冤死了。你隻要不貪,錢就什麼都幹不成。反而言之,就算把錢給槍斃了,你不是還得貪嗎?貪啥?貪嘴!貪玩!貪色唄。
5.共產主義——最理想的平衡狀態
我們都知道今天用錢可以買來很多東西,但永遠也買不來真正的感情。因為感情確實無價。有人抱怨人心不古啦!世態炎涼啊!正是缺乏了感情這方麵的投資。我們會用智商來衡量一個人是否聰明,卻忽略了聰明最具代表性的東西——情商。
當你能夠與自己的家人親密無間,對上敬愛,對下慈愛,中間恩愛,這樣你隻能算作是個小聰明;能與鄰裏和睦相處,能與同事關係融洽,能與朋友情同手足,可以算你是中等聰明;若能博愛天下,普渡眾生,樂善好施,扶危濟困,才能算得上是冰雪聰明。
這個世界一點都不缺這樣的聰明人,象李嘉成、比爾·蓋茨、郭明義、龔全珍等等這些道德模範、慈善人士,他們在感情投資上可謂孤注一擲,大有“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參天氣度和“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海量胸懷。我們依賴母體,把錢放在銀行裏,這跟送給國家沒什麼分別。我的父母,年青時積攢下來的10塊錢直到今天也沒花過,因為我家的存折上從來就沒低於過這個數。四十年前10塊錢可以買20斤豬肉,現在隻能買1斤。如果在那個年代你用10塊錢幫助了一個人,人生在世誰又能沒有個馬高鐙短的時候,四十年後這個人就有可能用一萬塊錢來幫助你。舉這麼一個例子,隻想證明貶值幾十倍,讓錢變成了紙,而把錢變成了感情,增值將無法限量。你可千萬別誤會,在施助的時候讓人家打上一個幾十倍的欠條,那可就犯法啦!感情投資與高利貸完全是兩碼事,不求回報也無須回報,但的確是厚愛難相忘、回報無盡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