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宗澤三呼“過河”(1 / 2)

北宋滅亡以後,原來留在相州的康王趙構逃到南京(今河南商丘)。公元1127年五月,趙構在南京應天府即位,康王趙構是宋徽宗的第9個兒子,他的年號為建炎,這就是宋高宗。這個偏安的宋王朝,後來定都臨安(今浙江杭州),曆史上稱做南宋。

宋高宗即位以後,在輿論的壓力下,不得不把李綱召回朝廷,擔任宰相。但是實際上他信任的卻是黃潛善和汪伯彥兩個親信。李綱提出許多抗金的主張。他跟宋高宗說:“要收複東京,非用宗澤不可。”

宗澤是一位堅決抗金的將領。他自幼豪爽有大誌,元佑六年(公元1091年)登進士第,曆任館陶尉、龍遊令、知掖縣和通判登州。北宋滅亡之前,宋欽宗曾經派他以少卿當和議使,到金京議和。宗澤跟人說:“我這次出使,不打算活著回來。如果金人肯退兵就好;要不然,我就跟他們爭到底。寧肯丟腦袋,也不讓國家蒙受恥辱。”

宋欽宗一聽宗澤口氣那麼硬,怕他妨礙和談,就撤了他和議使的職務,派他到磁州去當地方官。

金兵第二次攻打東京的時候,宗澤領兵打擊金兵,一連打了十三次勝仗,形勢很好。他寫信給當時的康王趙構,要求他召集各路將領,會師東京;又寫信給三個將領,要他們聯合行動,救援京城。那些將領卻不願出兵,宗澤沒辦法,隻好單獨帶兵作戰。有一次,他率領的宋軍遭到金軍的包圍,金軍的兵力比宋軍多十倍。宗澤對將士說:“今天進也是死,退也是死,我們一定要從死裏殺出一條生路來。”將士們受到他的激勵,以一當百,英勇作戰,果然殺退了金軍。敵軍陣亡數千人,被迫後撤了十餘裏。仗雖然打贏了,但金軍數倍於我的實力並未改變。倘若敵人再戰,那可就危險了。宗澤毫不遲疑,黃昏時便帶領部隊迅速轉移,安全撤出重圍。當天夜晚,金兵集台大批鐵騎向宗澤發動了突襲,但衝進他的駐地一看,方知是一座空營。自此以後,一提起宗澤,金人就害怕,再也不敢輕易同他交鋒了。

宋高宗早就了解宗澤的勇敢,這次聽了李綱的推薦,就派宗澤為開封府知府。這時候,金兵雖然已經撤出開封,但是開封城經過兩次大戰,城牆全部被破壞了。金兵經常在靠近開封的黃河北岸活動。開封城裏人心惶惶,秩序很亂。

宗澤在軍民中有很大的威望。他一到開封,先下了一道命令:“凡是搶劫居民財物的,一律按軍法嚴辦。”命令剛發出去時,城裏仍舊發生了幾起搶劫案件。宗澤殺了幾個搶劫犯,秩序就漸漸安定了下來。河北人民忍受不了金兵的掠奪燒殺,紛紛組織義軍,打擊金軍。李綱竭力主張依靠義軍力量,組織新的抗金隊伍。宗澤到了開封之後,積極聯絡義軍。河北各地義軍聽到宗澤的威名,自願接受他的指揮。

河東有個義軍首領王善聚集了七十萬人馬,想襲擊開封。宗澤得知這個消息,單身騎馬去見王善。他流著眼淚對王善說:“現在正是國家危急的時候,如果有像您這樣的幾個英雄,同心協力抗戰,金人還敢侵犯我們嗎?”王善被他說得流下了感動的眼淚,說:“願聽宗公指揮。”其他義軍像楊進、王再興、李貴、王大郎,都有人馬幾萬到幾十萬。宗澤也派人去聯係,說服他們團結一致,共同抗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