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五六十年代,民族解放運動高漲,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一大批國家先後走上獨立的道路。其中有57個原屬英國的殖民地和附屬國在二戰後獲得獨立,占世界新獨立國家的一半以上。英聯邦製度也逐漸趨於無力,1948年12月愛爾蘭宣布脫離英聯邦,緊接著南非聯邦和巴基斯坦也分別於1961年和1972年退出英聯邦。
從1944年以來,英聯邦每隔兩年召開一次總理會議,前16次都在倫敦召開,其後則在各成員國首都輪流舉行,1979年首次在非洲國家召開。在1966年的會議上,32個成員國有9國未到,這一切無不宣告著英國國力的衰弱和殖民地國家的興起。這種情形仿佛是回到了中國的周王朝,商紂失道,武王勃興那會兒,周武王於武王九年(前1048年)竟號召了800個諸侯來孟津會盟。然而等到周室衰微,不但會盟諸侯不齊,即使是到了的,也爭吵不休,各懷鬼胎。再後來,可就是齊桓公跑出來"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了。周氏天下的衰落,不言自明。英聯邦中幾乎所有非洲成員國都參加了非洲國家首腦會議,參加不結盟會議的英聯邦國家也越來越多,絕大多數國家還參加了發展中國家的七十七國集團,這些國家的離心力越來越強,普遍不再把英聯邦當成約束。同時,美蘇對英聯邦國家的滲透也在不斷加強,1969年,美國對主要英聯邦成員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南非和印度的直接投資超過英國。蘇聯對印度的滲透也使得英國的影響力降到第三位。1973年1月1日英國正式加入歐洲共同體後,帝國特惠製也被共同體的洛美協定所取代,英鎊的影響區域和範圍又大大縮小。所有的這一切都在無聲無息的標明英國國力再也不能同往日相比,大英帝國的輝煌已成為往事。大英帝國終於在20世紀落下了帷幕,19世紀的輝煌讓我們在20世紀裏看到了它的背影,資本主義靠血腥掠奪和壓榨殖民地人民的罪惡終於在殖民地人民的覺醒與反抗聲中走到了盡頭。有很多人瘋狂地仇恨英帝國,也有同樣多的人瘋狂地喜愛英帝國,有人說是英國的掠奪使得自己國家幾十年不得翻身,也同樣有人說,是因為有了英國人的到來,才最終使世界納入到了現代體係中間。然而無論說什麼,大英帝國已經沒落,"死後是非誰管得,滿村聽唱蔡中郎"。大英帝國的沒落實際上再一次重複了我們晚清的教訓,不能保持奮進與創新的國家是終歸要敗落下去的,隻不過是個程度和時間的問題而已。
英國大事記
1588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打敗西班牙的無敵艦隊,正式確立了英格蘭的海上強權地位。
1783年英屬北美殖民地獨立。
1815年英國打敗拿破侖,召開維也納會議,劃分世界秩序。
1840年英國發動了鴉片戰爭,大敗中國,逼迫中國開放口岸,並且強行租借了香港。
1855年克裏米亞戰爭爆發,英法聯軍擊敗俄國,英國牢牢掌握了世界工業和海上霸權,成為了影響全球的大帝國。
1875年英國從埃及手中買入蘇伊士運河的股份,從此鞏固了這條對英國和印度貿易有著舉足輕重影響的運河的控製權。
1882年英法兩國對埃及領土的爭奪最終以英國人的勝利告終。
1901年維多利亞女王去世。
1903年侵略西藏的企圖失敗,英國人在亞洲內陸的冒險徹底結束。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1919年第三次英阿戰爭引起了阿富汗部族的起義,徹底擊垮了剛剛經曆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英軍,將他們永遠地趕出了阿富汗。
1921年愛爾蘭自由邦在一場反抗英國統治的血腥戰爭後取得了自治領地位。
1923年加拿大成為第一個獨自簽署外交條約的自治領。
1927年加拿大向華盛頓派遣了第一位永久性的外交官。
1928年加拿大迎來了首位英國駐渥太華高級專員,從而結束了加拿大總督原先即是加拿大國家元首、又是英國駐加拿大代表的矛盾地位。
1931年《威斯敏斯特法案》通過,自治領的完全獨立得到最終確立。
1940年澳大利亞也派出了首位駐外大使。
1947年經濟危機迫使克萊門特·艾德禮的工黨政府放棄繼續維護英國作為世界一流強國的野心,而被迫接受美國的崛起。印度獲得獨立,這是印度國大黨長達40年反抗殖民主義鬥爭的勝利。
1948年緬甸也獲得獨立,並選擇不加入英聯邦。斯裏蘭卡獨立。英國結束了在巴勒斯坦地區的委任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