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出口轉內銷(1 / 3)

第十七章出口轉內銷

說說笑笑,大家還是齊心協力,將這個外貿分部弄成了,程湘為主,組建了個群,將業務環節也做了整理,免得完全受製於人,她對法務比較熟悉,有備無患。

方士本就不感興趣,自然是甩手掌櫃。不過他現在還真的有點迷信了,就這個分部測算了一下,其實就是不測算,這個低成本的公司存活的概率還是很大的,果然,測算的結果也很喜人,不過略微出乎方士意外的是,公司的第一部收入可能與土相關,也就是說可能不是外貿,而是內貿。要說內貿,這個利潤是很微薄的,主要靠量來創收,方士一時間還真沒想到那收入從何而來。他隻是將這個結果告訴程湘。

程湘對方士的意見很重視,和幾個女孩子分析了很久,整理了幾點意見。

一是利用各自的同學關係,建立大學生銷售的聯盟,U盤最大的銷售群體就是大學生,做好了大學生的銷售業務,這個內貿就成功了一大半。

二是建立銷售製度,其實銷售的製度也就那麼幾條,和保險直銷差不多。大家需要做的基本上就是抄襲和整理。

三是利用個人的親屬關係,做點渠道銷售。

四是整理好公司和個人的利益關係。

大家其實都是外行,也隻是將自己擔心的事情說出來在大家求解。提出的意見也都是比較直觀的看法。

方士也請教了楊柳,但楊柳其實也就是做業務厲害,本身對製度類的東西也知道的不多。所起的作用有限。

為了響應程湘的號召,方士也聯係了一下自己的關係圈子,畢業三年,學校裏還真沒有自己認識的同學,不過同學聯係同學,師兄聯係師弟,師姐聯係師妹,方士也真聯係了幾個師弟師妹,都是同縣老鄉。

一個師妹叫潘曉青,家裏比較複雜,父母離異,父親再婚後生了好幾個弟妹,經濟上比較困難,因為窮,所以選擇了師範專業,是免費師範生。

一個師弟叫孟軍,家裏情況比較好,做生意的。

外貿公司的外貿沒有成績,內貿效果卻很快出來了,首先幾十個資教老師在當地的銷售就不錯,從楊柳那裏來的三K貨,在老師中就銷售完了,不過這是一錘子的買賣,教師市場,幾千個基本上就飽和了。

業務員的收入其實都是提成收入,方士這邊是不管的,分部收入就是一個一塊的收入,三千塊收入,方士打算設立功德基金,由程湘保管。

方士的功德基金滿足了年輕人的崇高情感,自然是大力支持,要說這三千塊甚至可以不讓大家知道,即使方士拿去,也沒有人有意見,因為沒有誰會不求利益的做事,但大家努力之下,可以獲得更多點的利益,那麼當他們的業務大了的時候,他們往往就尋求自己做了,而現在方士完全不抽利益,這個團體的凝聚力自然就高了。方士追求的本就是業務員聯盟,而不是上下級關係。

其實銷售,營銷成本理論上是可以為零的,但銷售實際,自然不可能是零。

網購的成本難度是小批量的物流成本,渠道銷售,最大的難度是終端的銷售成本,直銷的難度是機會成本。相比而言,方士這種閑置時間銷售的成本還是很低的。

其實可以這麼說,社會生產力的分布,單純從人員數量來計算,那麼將有大量的勞動能力閑置了下來。單位時間內飽和的生產力發掘幾乎是不可能的。如果有誰能最大程度的將兼職這個事情做好,那麼他肯定是個富翁。而教師這個行業,既是知識密集的行業,同時也是大量時間閑置的行業。並不是說老師的時間很多,二十說,教師的基本工作做完,會有很多時間閑置,但要盡心盡力的做好,時間就是個無底洞,而教師的收入,做好基本工作基本上就可以獲得,盡心盡力,並不能讓老師的收入更高,單純從勞動效率看,基本工作後的投入其實對老師個人來說,是個沉沒的勞動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