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星團星雲世界的發現(1 / 2)

知識導航

星團是指恒星數目超過10顆以上,並且相互之間存在物理聯係(引力作用)的星群。由十餘顆到數千顆恒星組成的,結構鬆散,形狀不規則的星團稱為疏散星團。上萬顆到數十萬顆恒星組成,整體像圓形,中心密集的星團稱為球狀星團。

星團是由於物理上的原因聚集在一起並受引力作用束縛的一群恒星,大多是由氣體和塵埃組成的雲霧狀天體。其成員星的空間密度顯著高於周圍的星場。其命名,一般采用相應的星表中的號碼。最常用的是梅西葉星表。

星雲包含了除行星和彗星外的幾乎所有延展型天體。它們的主要成份是氫,其次是氮,還含有一定比例的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近年來的研究還發現含有有機分子等物質。

在我們的銀河係或其他星係的星際空間中由非常稀薄的氣體或塵埃構成的許多巨大天體之一。

星雲的體積十分龐大,常常方圓達數十光年。所以,一般星雲比太陽要重的多,而且形狀是多姿多態的。

星雲和恒星有著“血緣”關係。恒星拋出的氣體將成為星雲的部分,星雲物質在引力作用下壓縮成為恒星。在一定條件下,星雲和恒星是能夠互相轉化的。

最初所有在宇宙中的雲霧狀天體都被稱作星雲。後來隨著天文望遠鏡的發展,人們的觀測水準不斷提高,才把原來的星雲劃分為星團、星係和星雲三種類型。

查爾斯·梅西耶(1730—1817)是法國天文學家。他的成就在於給星雲、星團和星係編上了號碼,並製作了著名的“梅西耶星團星雲列表”。

1748年7月,出現在梅西耶家鄉的一次日環食更加深了這一興趣。1751年10月,梅西耶來到巴黎,被海軍天文學家約瑟夫·尼古拉斯·德裏希爾雇傭,並且和約瑟夫住在一起。梅西耶的第一份工作是複製一大張中國地圖。通過這些工作,他被介紹到了天文台向德裏希爾學習怎樣細心地記錄下自己的觀測和初級天文知識。這為梅西耶後來成功創建星雲表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礎。梅西耶14歲就對一顆明亮的6尾彗星的出現使梅西耶對天文產生了興趣。

1757年,梅西耶開始尋找哈雷彗星。也正是1757年,他第一次記錄了對M32的觀測,這是仙女座大星係的一個伴星係。哈雷彗星預計會在1758年回歸,這在當時還隻是個科學假說。約瑟夫尼古拉斯德裏希爾計算了一條哈雷彗星的運行軌跡,梅西耶根據軌跡繪製了很好的星圖。不幸的是,德裏希爾的計算出了問題,所以梅西耶總是在觀測錯誤的位置。然而,1758年8月14日,他發現了另一顆彗星,並且仔細地用望遠鏡跟蹤觀測到1758年11月2日。在此期間,1758年8月28日,梅西耶在金牛座發現了另一個彗星狀的光斑。

很明顯,這個光斑並沒有移動,因此這實際上並不是彗星,而是星雲。

1758年9月12日,梅西耶測量了它的位置,這個天體後來成了梅西耶著名的星雲表中的第1號天體M1。後來這個天體成了天空中最吸引人的天體之一,1054年超新星的遺跡,現在通常被稱為蟹狀星雲。第一個彗星模樣星雲的發現,不僅使梅西耶開始利用望遠鏡尋找彗星,就此“開創”了今天天文學家的一個新門類——彗星獵手,同時也使梅西耶決定將可能被誤認為彗星的星雲狀天體編入他的星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