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後記(1 / 1)

在圖書館工作,不知翻閱過多少民國時期的書報刊,其中可稱做“笑話”的素材不勝枚舉,但真正動手整理,卻令人難以下手,其主要障礙,大體可歸納為曆史背景、文化傳統及地域風俗習慣的差異。簡而言之,有點類似於我們今天讀歐美尤其是南美的笑話,雖其亦稱“笑話”,但讀完一點也笑不起來。

現在呈現在讀者麵前的笑林記趣,是原汁原味的“舊文”。我們希望通過這些小文章,窺見舊中國重慶的一鱗半爪,體會作為陪都社會生活的氣息,同時也可增添一點茶餘飯後的談資。

這些資料均來源於重慶圖書館所收藏的民國二十六年到三十六年(1937-1947)間的部分報刊文獻,主要有《大公晚報》、《大眾晚報》、《中國夜報》、《國民公報》、《南京晚報》、《重慶夜報》、《陪都晚報》、《新民晚報》、《新蜀報》、《時事新報》、《益世報》、《商務日報》等。為了保留原文的敘事風格和當時的語言特點,我們在編輯書稿時,除個別錯別字外,基本末作修改,特在此說明。

本書有賴於重慶圖書館曆史文獻中心顧樂進先生、萬華英、袁佳紅女士提供相關資料並係統地加以梳理。張正霞女士也提供了資料並對全書的編撰提出寶貴意見,重慶圖書館館長邵康慶同誌對全書做了全局性的指導,可以這麼說,沒有他們的幫助,要完成這本書是難以想象的,在此一並致謝。

同時,要感謝重慶出版社美術中心的出版同誌,他們的寶貴意見是本書形成的基石;特別要感謝重慶市文聯藍錫麟先生對全書的體例、表達方式等指導,使我們得以順利完成對浩如煙海的資料的梳理。

王誌昆顧樂進袁佳紅2005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