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戰鬥機3(1 / 3)

美國格魯曼F-14“雄貓”戰鬥機

F-14戰鬥機技術檔案

翼展:19.54米(後掠角20°) 機長:19.10米 機高:4.88米

實用升限:16150米 最大起飛重量:33724千克 乘員:2人

最大航程:2573千米以上 最大飛行速度:2635千米/小時

巡航速度:741-1019千米/小時 動力裝置:2台F110-GE-400發動機

武器裝備:1門M61A1“火神”20毫米六管機炮,備彈675發,外加6577千克導彈

F-14“雄貓”戰鬥機又叫“湯姆貓”,是20世紀70至80年代格魯曼公司根據美國海軍的要求而研製的。該機研製成功後,立即受到了軍用飛機迷的強烈歡迎。這不僅僅因為它的外形精美絕倫,強大的戰鬥力也是其受到追捧的原因之一。F-14的第一架原型機於1970年12月21日首次試飛,兩年後開始在艦上試飛,同年12月開始交付艦隊使用,最初裝備於美國海軍第1、2艦載攻擊機中隊。

艱難的生產

1969年,美國海軍與格魯曼公司簽訂了訂購429架F-14A量產機的合約,不過這些量產機是以固定價格成交的。1970年初,美國經濟遭遇大蕭條,導致格魯曼公司每交付一架飛機便得自行吸收因通貨膨脹產生的額外成本。到1971年3月,格魯曼已經無力承受這些損失,於是要求和海軍重新簽訂合約。但談判異常困難,直至1973年,新的合約才得以簽訂。與此同時,美國海軍還借給格魯曼兩億資金供其周轉。但這項借貸遭到一些人的批評,1974年,美國國會投票通過不再借貸給格魯曼公司。正在此時,伊朗的巴列維政府決定采購一批F-14,於是伊朗銀行便借貸7500萬美元給格魯曼公司,美國銀行團也聯合貸款12500萬美元給其周轉,這才使“雄貓”的量產計劃得以繼續。

結構特點

F-14為雙座多用途超音速戰鬥機,氣動布局采用了20世紀60年代後期提出的雙發雙垂尾變後掠中單翼方案,在材料上廣泛使用鈦合金,部分采用硼複合材料,因而獲得了較高的強度重量比。該機的機身采用全金屬半硬殼式結構,從前至後可分為三段,前機身由機頭和座艙組成;中部是簡單的盒形結構,可貯油;後機身從前至後逐漸變薄,尾部裝有外伸的排油管。其尾翼由雙垂尾和可差動的全動平尾組成,差動平尾可起副翼的作用。和A-6攻擊機相同的是,該機的起落架也采用了可收放前三點式,主起落架向前收起時機輪轉90°收入發動機進氣道下部,前起落架向前收入機身艙內。

服役歲月

F-14最早參與的戰爭是越南戰爭,但由於北約空軍對執勤的F-14不敢幹擾,所以它的威力沒有發揮出來。1981年8月,針對利比亞政府宣稱雪特拉灣為其領海一事,F-14隨同“佛瑞斯塔”號和“尼米茲”號航空母艦進入東地中海。19日,F-14A 使用AIM-9L 全向“響尾蛇”導彈擊落了2架蘇-22 戰機,這也是世上第一起可變翼機之間進行的空戰。1983年,為了支援美國海軍陸戰隊登陸黎巴嫩海岸的行動,攜帶有戰術空中偵察吊艙係統的F-14擔任了數架次的偵察行動,其餘的F-14則負責掩護工作。盡管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曾遭到敵方對空導彈的多次攻擊,但均沒有命中。此後,F-14還在1986—1989年參與了美國海軍對利比亞的幾次轟炸。1991年,海灣戰爭爆發後,F-14扮演了空中掩護的角色,而將獵殺伊拉克戰機的工作交給F-15C 機群負責。因此,相對F-15C戰機的豐碩戰果,F-14戰鬥機群幾乎顯得無所事事,不過這並不是由於F-14的性能不佳,而是伊拉克人對其上安裝的輸出功率達10千瓦的AWG-9 雷達聞風喪膽,隻要F-14 機群一到,伊拉克戰機馬上會四散逃竄,連一架也不留下。

伊朗“雄貓”

冷戰時期,美國為了執行圍堵蘇聯的政策,對遏製蘇聯進出波斯灣和印度洋的伊朗巴勒維政府非常支持,並將F-14出售給伊朗。不久,美國政府很快發現將高科技武器輸入政治不穩定的國家是一件恐怖的事情。1979年1月,伊朗爆發了伊斯蘭革命,巴列維國王被迫出逃,新上任的政府采取了反西方的態度,許多西方的武器采購合約被迫終止,在伊朗的F-14也無法享受到維修服務,而大量有經驗的飛行員也跟隨國王流亡到國外。此後,隨著長達八年的兩伊戰爭拉開序幕,得不到維修的F-14被再次啟用,但能夠維持正常起降狀態的數量不足20架。據有關方麵透露,目前伊朗還有25架F-14A可供使用,正計劃升級改造。

光榮退役

盡管在伊拉克戰爭中F-14表現較佳,但與新型的戰鬥機相比,其過高的維修費用卻讓人望而卻步。再加上F-14老式的液壓和電器係統維修起來並不容易,因而到20世紀90年代美國海軍決定用新型的F/A-18E/F戰鬥機取代它。機型的轉換工作從2004年秋開始,直到2006年9月23日全部結束。在最後一批F-14退役的前一天,美國海軍在弗吉尼亞州的海軍航空站為它們舉行了隆重的退役儀式,大約有3000名F-14的飛行員、機師和生產員工參加了這一活動。在F-14從美軍退役後,伊朗成為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個裝備這種戰鬥機的國家。不過據相關媒體報道,為了阻止伊朗“雄貓”的繼續飛行,美國曾派親美的伊朗飛行員對其上的AIM-54“鳳凰”導彈進行了破壞。

美國貝爾P-39“飛蛇”戰鬥機

P-39C戰鬥機技術檔案

翼展:10.4米 機長:9.20米 機高:3.61米

最大起飛重量:3210千克 實用升限:10100米

最大飛行速度:610千米/小時 航程:805千米

武器裝備:1門37毫米機炮,4挺機槍

P-39“飛蛇”是美國貝爾公司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研製的一種很有特色的戰鬥機。作為一種嚐試,該機將發動機安裝在座艙的後麵,通過一根延長軸驅動機頭的螺旋槳,從而使飛機的機頭變得細長,流線型和視界更好。不過結構的革新並沒有使P-39受到美軍的歡迎,因為雖然它的結構緊湊,但也造成機內空間狹小緊張,為飛行員的操作帶來不便;側開的汽車式艙門進出不便,逃生困難。此外,在太平洋的幾次實戰中,P-39不敵日本的“零”式戰鬥機,更讓美國陸軍航空隊對它失去了信心。由於當時美國有許多新式戰鬥機可供選擇,因此,失寵的P-39隻能作為教練機使用。

研製曆程

1937年5月18日,貝爾飛機公司向美國陸軍提交了P-39飛機的技術說明書,同年10月7日軍方訂購了一架XP-39 原型機。1939年4月,該機在代頓作了首次飛行試驗,27日陸軍航空隊訂購了12架YP-39 和一架YP-39A。經過初步試驗後,美國國家航空谘詢委員會對原型機作了研究,並提出了修改意見。1939年8月10日,P-39開始進行大批量生產。此後,在生產過程中不斷改進,先後出現了P-39C、P-39D、P-39F、XP-39E等諸多型號。

命運的轉機

1942年6月,美國和蘇聯簽訂了關於武器租借的協定,在美國備受冷落的P-39“飛蛇”戰鬥機終於等到了轉機。蘇聯人看到這些飛機後,簡直是如獲至寶。因為相比當時蘇聯戰鬥機的鋼管加蒙布或木骨架蒙膠合板結構,P-39的全金屬構造、完善的通訊係統、前三點起落架都足以令他們眼紅。另外,P-39在美國人眼中的缺陷,蘇聯人根本不認為是弱點。如在蘇聯戰場上,德國飛機已被米格-3趕至低空,所以P-39即使高空功率不足也無關緊要;此外,對於側門不好逃生這一問題,蘇聯人認為根本不值得考慮,因為斯大林的近衛軍大多會駕駛起火的飛機去撞擊敵人,無需逃生。因而在蘇聯戰場上,P-39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同盟軍的第二號王牌亞曆山大·波克雷什金所轄的幾個大隊曾全部裝備P-39,號稱“飛蛇大隊”,同盟軍的第四號王牌格裏戈裏·列奇卡洛夫曾駕駛P-39擊落了44架敵機。

同胞兄弟——“眼鏡王蛇”

當蘇聯用P-39在蘇德戰場上取得一個又一個戰果的時候,貝爾公司在P-39的基礎上又推出了P-39的重大改進型號——P-63“眼鏡王蛇”。該機在外表上與P-39最大的區別就是將三葉螺旋槳換成了四葉螺旋槳,翼根處的冷卻氣進氣道變成了長方形,尾舵也進行了很小的修改。飛機內部的變動也很大,首先,提高了發動機的馬力,由此引發了散熱、傳動、操控和減速器等的變化。其次,武器也發生了變化。該機研製成功後,也很快被蘇聯“租借”,在蘇聯的衛國戰爭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對戰爭的進程起到了不小的影響。

美國洛克希德P-38“閃電”戰鬥機

P-38戰鬥機技術檔案

翼展:15.80米 機長:11.30米 機高:3米

正常起飛重量:7937千克 航程:2400千米

實用升限:11600米 最大速度:627千米/小時

動力裝置:2台“艾利森”V-1710-111/113型發動機

武器裝備:1門20米機炮,4挺12.7毫米機槍

1939年,在世界局勢急劇惡化的情況下,美國國會開始籌建新的航空兵部隊,尤其是觀看了德國BF-109戰鬥機充滿挑釁的巡回表演後,美國航空界內的有識之士開始意識到開發一種新型戰鬥機的重要性。除了對速度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外,他們還強烈要求對一戰時期兩挺機槍打天下的局麵進行升級。而在這種指導思想設計的P-35、P-36 等飛機在速度方麵仍遠遠落後於同時期的英德戰鬥機。經過仔細研究,美國人發現造成這一差距的主要原因在於發動機的使用。很快,受到啟發的通用汽車艾利森分公司設計了V1710-11 型液冷發動機,同時還采用1台通用電氣的渦輪增壓器來使發動機的活力進一步增強。這一研究成果很快被P-38的研製者采用,並成為P-38戰機後來叱吒天空的最有力支持。

結構與性能

由於裝備有2台艾利森V1710-11 型液冷發動機,使P-38“閃電”看上去凶猛而醜陋。同樣因為2台發動機的存在,笨重的渦輪增壓器被毫不費力的“扛起”,而使整個戰機保持外形的流暢。在中央短艙內的武器平台由於沒有安裝協調器,因而機炮和機槍可以肆無忌憚地噴射出密集的彈雨。另外,P-38還是率先采用前三點起落架的飛機之一,這使它比老式飛機擁有更高的安全著陸速度。不過,為了保持合理的失速速度,其上還特意設計有一個精巧的後退式襟翼係統。

堅固耐用

1944年4月6日,在一次護航行動中,一架“閃電”與一架BF-109相撞,後者的機翼被打掉並當場墜毀,而P-38在失去一個尾撐和同側螺旋槳後,仍掙紮著返回了基地並成功迫降。如果這次事例不能說明P-38是何等堅固,那麼在一次與日軍的交鋒中,它的表現足以讓人目瞪口呆:在日軍密集的彈雨中,一架P-38向一艘日本驅逐艦掃射並投下了炸彈,但由於拉起的太晚,翼尖撞倒了桅杆,失去了近1米的機翼。當它降落後,地勤在其身上找到了100 個機槍孔和5個炮彈孔。P-38之所以如此堅固,完全得益於它的構造,如它的雙尾撐結構能迅速吸收異常的震動。此外,自封式主油箱和發動機分離,也增加了它的生存力。

大顯身手

1942年8月,在冰島防禦戰中,P-38初次參戰,並擊落了一架福克·沃爾夫的“信使”轟炸機,這也是美軍陸航團對德國空軍的第一例戰果。從此之後,P-38以閃電般的速度飛往各個戰區,在英美的戰略轟炸中經常能發現它的身影。1941年,“閃電”在英格蘭首次出擊,但沒有遭遇敵機。次年11月,開始在北非奔波,戰果豐碩。1943年7月,有極少的P-38加入蘇聯空軍。到1944年,在亞歐戰場上,美國陸航團已有13個大隊在使用P-38。1944年春,甚至在中國戰場上都能看見它的身影,其凶猛的火力和超長的續航時間給對手——“零”式戰鬥機以及Fw 190留下了恐怖的回憶。

美國洛克希德P-80“流星”戰鬥機

P-80戰鬥機技術檔案

翼展:11.85米 機長:10.52米 機高:3.45米 轉場航程:2220千米

正常起飛重量:6786千克 實用升限:13700米 最大平飛速度:932千米/小時

武器裝備:6挺12.7毫米機槍 動力裝置:1台J33-A-5渦噴發動機

P-80“流星”戰鬥機是美國空軍第一次投入實戰的噴氣戰鬥機,在朝鮮戰爭中它的首要任務是對地攻擊,主要是在低空利用火箭、炸彈和汽油彈攻擊固定目標。由於該機一般在機翼翼梢掛有流線型副油箱,因此被中國人民誌願軍戲稱為“油挑子”。1950年11月8日,美國空軍中尉羅素·布朗駕駛一架F-80C(1948年6月以後,美國戰鬥機全部以F為字頭命名,因而P-80被改稱為F-80)擊落了一架米格-15戰鬥機,從此成為世界空戰史上第一次噴氣式對噴氣式戰鬥機的戰鬥。

研製背景

美國研製噴射式發動機的起步很晚,遠遠落後於英國和德國,直至情報顯示歐洲國家在相關研究上的成就之後,美國陸軍航空隊才感到了壓力。1942年10月,美國對貝爾公司設計的第一架噴射式戰鬥機——XP-59進行了試飛。隨後,陸軍航空隊將貝爾研究中的XP-59B單發動機設計案交給洛克希德公司繼續進行。1943年5月,洛克希德公司將編號為L-140的噴射戰鬥機設計案送交軍方評估。同年6月,美國陸軍航空隊正式同意L-140計劃,並將其編號為XP-80,10月雙方正式簽訂合約,其中要求洛克希德公司必須在收到合約信件後的180天完成第一架飛機。

加速趕製

為了達到軍方要求,P-80設計小組加快了研製進度,但由於發動機的進展緩慢,洛克希德隻好將一具不具備飛行能力的發動機,安裝在XP-80原型機上由軍方驗收。1943年11月,可以飛行的H.1B發動機被運抵洛克希德公司,安裝與地麵測試工作隨即展開。不幸的是,在17日進行地麵測試時飛機的進氣道突然崩塌,產生的碎片被發動機吸入,造成損壞,設計小組被迫再次等待發動機。此時,英國將原先準備使用在第二架“吸血鬼”噴射戰鬥機原型機上的發動機緊急提供給美國使用。這樣,趕在12月底前XP-80將發動機安裝完畢,並在1944年1月8日進行了首次試飛。1945年7月P-80開始大量裝備部隊服役。

設計特點

P-80的機身為全金屬半硬殼結構,左右機身側麵下方均設有半圓進氣口。其機翼為低單翼,沒有後掠角,水平安定麵位於垂直安定麵的根部,高於機翼的位置。機翼最初和安定麵的翼端都是方形,後來改為圓形。起落架為前三點式,鼻輪向後收起,兩側主輪向內收入機身下方。機鼻兩側各裝有3挺12.7毫米機槍,每挺配子彈200發。

各種型號

P-80主要型號有:A型為最初生產型,共生產了917架;B型為A型的改進型,共生產了240架;C型為最後的改進型,共生產了798架;TF-80C型是在C型的基礎上改進的雙座教練型,後發展成了專用教練機即T-33教練機。

美國洛克希德F-104“戰鬥明星”戰鬥機

F-104戰鬥機技術檔案

翼展:6.68米 機長:16.65米 機高:4.11米 最大航程:3510千米

最大起飛重量:13035千克 最大飛行速度:2330千米/小時

動力裝置:1台J79-GE-11A 渦輪噴氣發動機

武器裝備:1門20毫米航炮,備彈750發

F-104“戰鬥明星”不僅是20世紀60年代與米格-21、幻影Ⅲ齊名的世界三大標準戰鬥機之一,而且是第一種曾經同時保持世界高度和速度紀錄的飛機。但在一些人的眼中,它仍然是不折不扣的“寡婦製造者”,這主要是因為F-104 的事故率相當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