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葉怡芳又給編輯部主任朱新民打電話,朱新民離開雜誌社後,也是絕地逢生,成立了欣欣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創辦《裝飾》雜誌,代理兩個刊物的廣告,現在手下有20多個人的編采隊伍,做的風生水起、紅紅火火。原來的美編張玉涵和編輯梁坤在欣欣公司繼續從事美編和編輯工作。朱新民接到電話,當即表示和張玉涵、梁坤一起參加。
最後,葉怡芳又給原來的發行部主任田德立打電話。田德立開了酒業公司,帶有10來個人的隊伍。當時雜誌停辦的時候,他很絕望,自己失業,妻子下崗。夫妻倆都是奔40歲的人了,每次去人才市場應聘,都是失望而歸,沒辦法,他便到一個哥兒們的酒業公司打工,後來積累了一定的客戶,便把房子抵押貸款,成立了公司,自己做老板。經過不斷努力,也一點一點做大做強起來了。
……
總之大家的去處都很好,葉怡芳感到很欣慰。
周末晚上6點,大家準時來到花都大酒店南海廳。大家精神狀況很好,一個個精神抖擻,一掃幾年前離開單位時那種失神落魄、滿臉沮喪的樣子。王立來時,帶了厚厚的一摞子書,給大家每人送了一本,他謙虛地說:“這本書是去年寫的,請各位多提寶貴意見。”
田德立羨慕地說:“你行啊!聽說你一年寫一本書,真是高產作家,可喜可賀!”
王立笑道:“當時單位倒閉了,我隻有靠一支筆走天涯了,不過,你幹的也可以,當了老板,發大財了。”這時,大家才注意到田德立渾身上下都是名牌,抽的是軟中華煙。
編務胡明說:“我在德立哥的酒業公司幹,覺得不錯,當時,我也是等待觀望,想著雜誌社還會重新辦,結果越等待心裏越發慌,等待的結果是死亡,是精神上的極度空虛和痛苦。這時候,德立哥找到我,邀請我加盟他的公司,並對我說,有些東西是無法追回的,就像長江水一樣,無法倒流,不管環境如何不好,隻有往前走,幹好自己的事,才會有出路。德立哥就是憑著這種樂觀向上的精神,把公司做強做大起來的,看來良好的積極的心態很重要。”
接著,大家說起《女性月刊》剛剛創辦時的情景。王立說:“那時大家充滿活力和激情,我的文學功底就是在雜誌社打下來的,我無論走到哪裏,都忘不了《女性月刊》對我的培養,忘不了我們一起走過的難忘時光。”
張玉涵對王立說:“你還記得嗎?你在山上醉了酒,鞋掉了,路上全是石子,為了給你買鞋,我跑下山,又跑上山,來回12裏路,把我累慘了!”張玉涵年齡最小,大家都把她當作小妹妹看待。
王立笑著說:“瞎說,我怎麼不記得了?”
胡明、田德立說:“真是貴人多忘事,是我倆架著你下的山,哈哈。”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回憶著昔日曾擁有過的難忘時光,分享著今日成功的快樂。
這時,朱新民站起來說:“我敬大家一杯,人生的樂趣在於拚搏、在於登攀,為我們走出逆境走向人生新起點而幹杯!”
最後,葉怡芳站起來給大家敬酒說:“今天看到大家都有了很好的出路,我感到由衷的高興和欣慰,逆境鍛煉一個人的能力,能使人堅強,真正走出逆境的人,迎來的一定是燦爛陽光,坦途大道;而沉溺痛苦,不能自拔的人,或許就真的在大浪淘沙中消失了,在淒風苦雨中找不到北了。總看著自己的傷口哭,是毫無意義的,試著重新開始,就會有新的收獲,或許刻骨銘心的經曆能夠更好地曆練一個人。古羅馬哲學家西尼加說的好:差不多任何一種處境,無論是好是壞,都受到我們對待處境的態度影響。當初,我也和大家一樣,感到前途灰暗,痛不堪言,以致疾病纏身,精神和肉體幾乎化為一片廢墟,後來總算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生活帶給人的不僅僅是驚喜、鮮花和掌聲,但也絕非都是窘迫、沮喪、憤怒和失意,一切向前看,就一定能擺脫困境,走出一片新天地!來,我敬各位一杯,為每個人所取得的成績幹杯!也祝願大家事業更上一層樓!”觥籌交錯間,大家有說有笑,歡聲笑語一片。
吃完飯,各自散去。回去的路上,天空雖然陰沉沉濕漉漉的,但葉怡芳的心情是愉悅的晴朗的,路旁一朵一朵不知名的白花正迎著冷風開放,花雖小,但很美麗,這美麗的小花驅趕著寒意,溫暖著眼前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