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熱外襲證
【臨床表現】
主症:咽喉疼痛,有幹燥灼熱感,周身倦楚,發熱惡寒。
副症:吞咽疼痛加劇,咳嗽有痰、或咽部有腫寒感、喉內不適、幹癢而咳,聲出不利,或疼痛漸偏於一側加重,張口受限。
舌脈:舌邊尖紅,苔薄白或微黃,脈浮數。
檢查:喉核紅腫,連及周圍咽部,或懸壅垂紅腫,喉底紅腫或顆粒突起,或見一側喉核,喉關紅腫突出,或喉關及關外紅腫不明顯但見喉部紅腫,聲帶色淡紅,或聲帶呈鮮紅色,或有黃白色點狀分泌物附於其上,發音時聲門閉合不全。
【診斷要點】
具備主症的臨床表現特點。
具備兼症中任何兩項以上的症狀,或具有典型的舌苔脈象。
【證候分析】
風熱邪毒外襲,從口鼻而入,傷及咽喉,則咽喉疼痛。邪毒尚在肺衛時,則有咽部幹燥灼熱感。若正邪相爭,抗邪外出,則周身倦楚,發熱惡寒。風熱邪毒搏結於喉核,波及於咽,則咽部紅腫,吞咽時疼痛加劇。風熱之邪內犯於肺,肺失清肅則咳嗽有痰。熱邪循經上蒸咽喉,阻浦脈絡,則咽部有腫寒感。若氣血凝滯於某側喉核,喉關部位,則咽部疼痛漸偏於一側加重,進而出現張口受限。風熱邪毒,外襲於表,壅滯於肺,肺失肅降而上遞,則幹癢而咳。喉為肺係,為聲音之門戶,若邪熱蘊結於喉,痹阻脈絡,則聲門開合不利,故聲出不利,音低而粗。舌邊尖紅,苔薄白或微黃,脈浮數,均為風熱在表之象。
【治療法則】疏風清熱,消腫利咽。
【代表方劑】
疏風清熱湯(經驗方):荊芥、防風、牛蒡子、銀花、連翹、黃芩、桑白皮、元參、赤芍、天花粉、漸貝母、桔梗、甘草。
【方藥加減】
可用此方加減辨治的有:風熱乳蛾:其特點是咽部疼痛逐漸加劇,咽喉有幹燥灼熱感,吞咽或咳嗽時疼痛加劇,周身倦楚、頭痛、發熱惡寒,咳嗽有痰,舌邊尖紅,苔薄白或微黃,脈浮數。"檢查時可見咽紅,雙側喉核紅腫,或核上有黃白色膿點。此為風熱外襲,侵於肌表,傷於肺衛,邪毒搏結於喉核所致。
風熱喉痹:其特點是咽部幹燥灼熱感,初起微痛,其後疼痛逐漸加重,吞咽唾液時疼痛加劇,咽部有異物阻塞感,周身倦楚、頭痛、發熱惡寒。檢查時可見咽微紅,微腫,症漸加重時懸壅垂色紅、腫脹、喉關紅腫或有顆粒突起。此為風熱邪毒從口鼻直襲咽喉內傷於肺而致。
喉癰:其特點是初起咽部疼痛,咽喉幹燥灼熱感,症漸加重,咽部疼痛也漸偏於一側加劇,張口受限,吞咽時疼痛劇烈。檢查時可見咽紅、患側喉核、喉關紅腫外突,患側下頜角處,核腫大壓痛。此為風熱邪毒侵襲、搏結於咽喉、氣血凝滯而成。
急喉:其特點是咽喉不適,幹癢而咳,聲出不利,或喉內灼熱痛。檢查時或見喉關及關外紅腫不明顯,但見喉部紅腫,聲帶色淡紅。若邪熱傳裏,則喉部紅腫加劇,聲帶呈鮮紅色,或有黃白色點狀分泌物附於其上,發音時聲門閉合不全。此為風熱外襲,內傷於肺,肺氣不宣,邪熱上蒸結於喉嚨而致。
【類證鑒別】
風熱外襲證和肺經鬱熱證;均可引超咽喉部的疾病,咽喉疼痛,幹燥灼熱感,或吞咽時疼痛加重,咳嗽有痰,不同的是風熱外襲,有表症的證狀,其鑒別的要點是,風熱外襲有周身倦楚、發熱惡寒。而肺經鬱熱者則無。
【現代研究】
風熱外襲的診斷方法:病理檢查時可見咽部粘膜充血腫脹,粘液腺分泌物增多,有漿液滲出,粘膜表麵有―層稠厚粘性分泌物,粘膜下血管及粘液腺周圍有粒性白細胞及淋巴細胞浸潤,使粘膠腫脹增厚。血象:白細胞總數增高,中性細胞達…8—0.9以上。尿檢查,可出現一過性蛋白尿。
【病案舉例】
謝金初、男,51歲,教師,85年12月28日就診。主訴:咽痛,吞咽痛,伴畏寒發熱;二便正常。檢查:喉關充血,雙側蛾體腫大,隱窩有少許白色狀滲出,頜下淋巴壓痛;舌質淡紅,苔白,脈浮數;體溫38,白細胞及中性細胞增高;辨為肺衛熱盛,治用銀花15克連翹10克桔梗6克板藍根15克荊芥10克牛蒡子10克防風10克。服3劑而痊愈。
《全國中醫耳鼻喉科學術會議論文資料彙編》
【文獻摘錄】
《瘓科心得集》:“夫風溫客熱,首先犯肺,化火循經,上逆入絡,結聚咽喉,腫如吞蛾,故名乳蛾。”
《儒門事親》:“熱氣上行結,於喉之兩旁,近外作,以其形似,是謂乳蛾。”
風寒外襲證
【臨床表現】
主症:卒然聲音不揚,甚則嘶啞。兼症:咽喉微痛,吞咽不利,咽喉癢,咳嗽不變,鼻塞、流清涕,惡寒、發熱,頭痛、無汗,口不渴。
舌脈:舌苔薄白,脈浮。檢杏:喉關及關外可無紅腫,喉部微紅腫,聲帶色白或淡紅,閉合不全。
【診斷要點】
必須具備主症。
具備兼症中任何二項,加典型舌脈。
檢查中具有聲帶閉不全。
【證候分析】
風寒之邪,壅遏於肺,肺氣失宣,寒邪凝聚於喉,而致聲門開合不利,故卒然聲音不揚,甚則音啞。氣血遇寒則凝滯,故見喉部微紅腫,聲帶色淡。寒邪侵襲,則咽喉微疝,吞咽不利。肺氣不利而上逆,故見咳嗽不爽。鼻為肺竅,風寒犯肺,故肺竅不利,而鼻塞流清涕。肺合皮毛,寒束肌表,衛陽被抑,不得宣泄,故見惡寒發熱、無汗、頭痛、口不渴等風寒表證。舌苔薄白,脈浮為風寒在表之象。
【治療法則】疏風解表,宣肺開音。
【代表方劑】六味湯。【方藥加減】
辛散風寒加蘇葉;開音加蟬衣、鳳凰衣;咳嗽痰多加法半夏、白前。
【類證鑒別】
風寒外襲證與風寒濕證:二證均可有聲音不揚或嘶啞,咽喉微痛。風寒濕引起的喉部發生病變時,可見到全身其他部位的關節疼痛(或抽血化驗風濕因子呈陽性反應。
【現代研究】
對此證進行血象檢查:白細胞一般總數不高,白血球分類計數吋,嗜中性粒細胞亦不增多。
【病案舉例】
胡XX,女,26歲。87年8月26日初診:昨日下午旅遊後返家,今晨突然音啞,說話費力,嗓子後部略痛,時感咽部有痰不爽,不欲飲水。檢查:雙扁桃體度大充血,咽後壁輕微充血。間接喉鏡檢查,可見喉部粘膜不充奴,雙側聲帶不充血,發音時閉合不全。舌苔白、脈浮證屬風寒之邪,外束於肺,肺氣失宣,寒邪結聚於喉,而致語蘆不揚。治以疏風解表,爽喉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