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實訓目標
(1)學會大黃、何首烏、黃連、甘草、黃芪、人參、西洋參、三七、當歸、黃芩、桔梗、蒼術、半夏、川貝母、山藥、天麻的性狀及顯微鑒別特征。
(2)了解川牛膝、赤芍、白芍、白頭翁、防己、延胡索、板藍根、苦參、川芎、柴胡、前胡、防風、當歸、丹參、南沙參、北沙參、黨參、百部、浙貝母、射幹、幹薑的性狀鑒別要點。
(3)掌握根及根莖類中藥的一般性狀及顯微鑒別要點。
二、實訓原理
1.性狀鑒別
性狀鑒別是用感觀來鑒定中藥是否與規定的藥用標準或標準藥材相符合,主要進行中藥的品種、純度鑒定或粗略地估計其品質的優劣。通過對單味藥性狀的係統觀察和描述,確定其性狀鑒別的主要特征。
(1)根及根莖類藥材一般的性狀鑒別特征主要有
形狀:常呈錐形,有的肥大為塊根,呈圓錐形或紡錘形等;
表麵:常有紋理,有的有圓柱形或長圓形皮孔;根狀莖表麵一般有明顯的節和節間,在節上常有退化的鱗片狀或膜質狀小葉,有時可見葉芽或芽痕;
頂端:有的帶有根莖,習稱“蘆頭”,上有莖痕,習稱“蘆碗”,如桔梗;
質地:有的質重堅實,有的體輕鬆泡;
斷麵:折斷時或有粉塵散落(澱粉粒),或呈纖維性、角質狀等;
氣味:有特異濃鬱的香氣,如川芎。
(2)藥材鑒別主要抓特征大黃斷麵散在的“星點”,何首烏斷麵“雲錦狀花紋”,黃連表麵的“過橋”,甘草、黃芪斷麵的“菊花心”,三七的皮部和木部分離,川芎的形成層呈波狀環紋,當歸的濃鬱香氣,黃芩斷麵黃色、味苦,蒼術斷麵的“朱砂點”,川貝母(鬆貝)的“懷中抱月”,天麻的“鸚哥嘴”等。
2.顯微鑒別
顯微鑒別是利用顯微鏡、顯微技術及顯微化學方法等對中藥進行分析鑒定。應用生物的解剖學及顯微化學反應原理,通過不同的顯微製片,觀察中藥的組織構造、細胞形狀、內含物的特征,以鑒定中藥的品種、純度或質量。通過對單味藥組織或粉末顯微特征的係統觀察和描述,確定其顯微鑒別的主要特征。
(1)根及根莖類藥材一般的顯微鑒別特征主要有
分泌組織:乳汁管、樹脂道、油室、油管、油細胞的有無及其形狀等;
厚壁組織:石細胞、纖維等;
細胞後含物:草酸鈣結晶、澱粉粒、菊糖的有無及特點。
(2)藥材粉末特征
大黃粉末:黃棕色。草酸鈣簇晶多而大,棱角短鈍,直徑21~125μm。導管多為網紋導管,並有具緣紋孔及細小螺紋導管,非木質化。澱粉粒單粒呈圓球形或長圓形,直徑5~32μm,複粒由2~8分粒組成。
何首烏粉末:黃棕色。澱粉粒單粒類球形,臍點人字形、星狀,複粒由2~9分粒構成,層紋不明顯。草酸鈣簇晶多,直徑10~100μm。棕色細胞類圓形,腔內充滿棕色或黃棕色物質及澱粉粒。具緣紋孔導管大小不一。
黃連粉末:黃棕色或黃色。石細胞鮮黃色,類方形、類圓形、類長方形或近多角形,壁厚,壁孔明顯。中柱鞘纖維黃色,紡錘形或梭形,壁厚。木纖維黃色,較細長,壁較薄,有稀疏點狀紋孔。鱗葉表皮細胞綠黃色或黃棕色,長方形或長多角形,壁微波狀彎曲,或作連珠狀增厚。網紋導管或孔紋導管。澱粉粒多單粒,類圓形。
甘草粉末:淡棕黃色,味甜而特殊。晶鞘纖維成束分布。草酸鈣方晶多見。具緣紋孔導管較大,少有網紋導管。澱粉粒多單粒,卵圓形或橢圓形,臍點點狀。木栓細胞多角形,紅棕色。
人參粉末:淡黃色(生曬參)或紅棕色(紅參)。樹脂道碎片呈管狀,內含黃色塊狀分泌物。草酸鈣簇晶,直徑20~68μm,棱角尖銳。澱粉粒眾多,單粒類球形,直徑2~20μm,臍點點狀、裂縫狀或星狀,複粒由2~6個分粒組成(紅參中澱粉粒已糊化)。導管多網紋或梯紋,稀有螺紋。木栓細胞類方形或多角形,壁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