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實訓目標
學會中藥的浸提和濃縮操作技術。
二、實訓原理
浸提是指溶劑進入細胞組織,溶解其有效成分後變成浸出液的全部過程。浸提方法主要有:煎煮法、浸漬法、滲漉法、回流法、水蒸氣蒸餾法。其中煎煮法是浸提的最常用方法。
濃縮是采用適宜的方法,除去藥液中部分溶劑,獲得濃度較高的濃縮液的操作。濃縮是中藥製劑中原料成型前處理的重要操作,蒸發是濃縮的重要手段。此外,還可采用反滲透、超濾使藥液濃縮。
三、主要儀器及試藥
儀器:不鏽鋼鍋、電磁爐、密度計等。
試藥:玄參、麥冬、甘草、桔梗等。
四、實訓內容與步驟
[處方]玄參400g麥冬400g甘草400g桔梗400g
[製法]以上四味,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10倍量水,煎煮1h,第二次加8倍量水,煎煮0.5h,第三次加8倍量水,煎煮0.5h,合並煎液,過濾,濾液靜置12h,取上清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32~1.35的稠膏。
五、注意事項
1.煎煮的注意事項
(1)煎藥容器的選擇一般選用不鏽鋼容器,量少的話也可以選擇砂鍋或搪瓷容器,這類容器導熱均勻,化學性質穩定,藥材中的有效成分也不易被破壞。禁用鐵鍋,以防藥材中所含化學成分如鞣質、苷類等與鐵發生化學反應,降低療效或失效。
(2)一般煎煮方法一般先加入藥材量3~5倍的冷水或溫水,先浸泡20~30min,再添加水至8~10倍,加熱至沸,在沸騰前用武火,然後用文火繼續煎煮,一般煎煮2~3次。
(3)特殊中藥的煎煮方法
①先煎:礦物、貝殼類等質地堅硬的藥材,如生石膏、石決明、赭石、牡蠣、龍骨、磁石、瓦楞子、龜板、鱉甲等,這類藥材不但要先煎,而且要打碎,先煎煮15~20min,才能煎出有效成分。又如附子、半夏,往往先煎1h,以減低其毒性。
②後下:含揮發性成分的藥材,如薄荷、藿香、木香、青蒿、紫蘇葉、沉香、砂仁、鉤藤等,不宜煎煮過久,應在其他藥煎成前5~10min下鍋,煎沸即可,以防有效成分逸散。
③包煎:含黏性成分的藥材,影響其他藥材浸出;帶絨毛、芒刺及粉末狀的藥材,煎煮稠渾,病人難以服用,如車前子,赤石脂、旋覆花、葶藶子、青黛、滑石粉、麥芽等,應先用紗布將藥包好,再入鍋共煎。
④另煎:人參、鹿茸等貴重藥材,為保證其有效成分的煎出,防止丟失,可以另煎。先單獨煎煮30min,濾出藥液,藥渣再入藥共煎。
⑤烊化:阿膠、蜂蜜、芒硝等,需加入去渣過濾後的藥液中,待加熱至烊化後服用。
2.濃縮的注意事項
(1)濃縮可以選擇直火或減壓蒸餾濃縮的方法。如溶劑是水,且有效成分耐熱也比較穩定,則可以直火濃縮;如是有機溶劑乙醇等,則應采取減壓蒸餾濃縮,回收有機溶劑後進一步濃縮。
(2)濃縮過程中應不斷攪拌,以防容器底部藥液結塊,糊化,破壞有效成分。
注:本實訓中的處方選自2005年版《中國藥典》“玄麥甘桔顆粒”。
六、考核標準
優秀:能準確、熟練快速地完成浸提、濃縮操作,不出現差錯,稠膏符合要求。口試中能準確回答問題,思路清晰;筆試和回答問題準確率高。總體答對率在90%以上。
合格:操作步驟不出現差錯,操作正確率在60%以上。口試中能較準確回答問題,思路較清晰;筆試和回答問題準確率尚可。總體答對率在60%以上。
不合格:達不到合格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