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改革均現民主最終國家卻殊途(1 / 1)

1.子產不毀鄉校

子產不毀鄉校,允許人們議論朝政,是開明政治的體現。但這顯示出民主的點點星光,在當時的曆史環境鐵斧。戰國文化遺址出土,是用高溫液體還原法提煉出的鑄鐵澆鑄的,這是目前發現的世界上最早使用這一技術製造的鐵製工具。中,集權專製占據著市場的主導地位。到秦始皇一統天下以後,建立了中央集權體製,朝綱獨斷,天下事無論大小一切聽命於君主,“尊權重君”取得絕對優勢。漢代經過繼承與發展,把忠君與尊天、敬祖融為一體。皇帝口含天憲,他的話帶有毋庸置疑的權威性。黃帝既是人間的至尊,又兼有天子之貴,集神權、皇權於一身,從而成為人世間至高無上的主宰和絕對權威。中國也得以係統地建立以忠君為核心的封建專製主義倫理體係,忠君自此成為最高的政治原則和道德準繩。

子產不毀鄉校之舉,在這樣的一個曆史大環境中,慢慢沉到了箱底,不再被人們提起。他的舉措中透露出來的民主的火花,隻能說是早熟而不成熟的思想啟蒙。而且這種民主的火花,缺乏相應製度的保障,民主政治的星星之火也就注定要被曆史湮沒達千年之久。

2.梭倫建立四百人會議

梭倫確立的四百人議事會及陪審製,延續了雅典民主的傳統,更加深入地施行、貫徹,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礎。

公民大會直接選出執政官,還選出由11人組成的最高法院,負責審理對執政官所作出判決不服的上訴;國雅典人在公民大會上自由演講家重要政務都要由公民大會通過,提交公民大會議案的預審工作則由新設立的“四百人議事會”擔任,“四百人議事會”的成員由四個族各選100人組成,負責預審提交公民大會的議案,實際上執掌最高政權,任期一年。另外還成立了具有行政監督職能的元老院,元老院保證法律不受破壞並有效實施,其最初成員由梭倫選任;以後凡執政官任期終了,經審查政績後加入元老院,並終身任職。

公民陪審製,陪審員共6000人,任何公民都可出任,每500人一組,共分10組,另1000人候補;在公民法院,任何人都可以譴責執政官的無理決定。公民審判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防止賄賂。因為不可能事先知道哪些陪審員會參與,也不太可能將6000名陪審員都賄賂。陪審員眾多體現了民主政治的根本原則,即公民直接而廣泛的參與統治。

相對子產而言,梭倫改革在政治上的民主化傾向更重,如果說子產不毀鄉校是允許平民議政,那麼梭倫改革的公民大會則是讓平民可以參政。這與雅典一直存在的民主政治的風氣是分不開的。不毀鄉校是民主中的小荷尖尖角,在中國漫長的封建長河中注定麵對的是嚴寒的考驗,終於淹沒在了曆史的塵埃中;公民大會是民主遺風的發揚與保障,推動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發展,奧雷斯特斯審判,圖右方是陪審員在投票民主登上了曆史的舞台,即使經曆了漫長的中世紀,仍然生生不息,傳承下來。

3.中國的封建之路與雅典的民主

子產的改革中凸顯出來的民主,可以看作是一種樸素的重民思想,這種思想的產生還是蘊含在君臣體製下的,不是純粹意義上的民主。

梭倫在雅典城邦的發展史上對建立民主政治有著重要貢獻。他是當時代表著曆史發展方向的工商業階層的代言人。

古希臘奴隸製城邦國家模式中最典型的是雅典和斯巴達。雅典是一個奴隸主民主共和國,它的國家結構是由執政官和貴族會議構成上層權力機構,執政官從貴族中選出,任期一年,貴族會議掌握最高審判權,實行終身製,經過梭倫改革後,削弱了貴族的權力,提高了公民大會的權力。與雅典相對應的斯巴達,它實行的是奴隸主寡頭政治,設置兩個國王,分別由兩個家族世襲,平時權力不大,戰時,一個國王帶兵出征,一個留在國內處理事務。

雅典衛城主體建築:帕特農神廟遺址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自梭倫改革奠定基礎,中間經過克裏斯提尼改革擴大成果,至埃菲阿爾特斯的改革而最終確立。希臘人的思想自由的氛圍,使得自由思想得以順利而合乎自然地成長。這其中推行民主政治的城邦的“主權在民”的思想理念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古希臘城邦沒有出現一個君臨於天下或自比天神的君主。在城邦的實際生活中也沒有出現一個有組織的有勢力的僧侶祭司集團,更沒有出現一個鉗製人們自由思想的統一的宗教意識形態。在這樣的思想傳統和政治結構傳統中,作為偉大改革家的梭倫在其中起到了旗幟的作用。

守墓石獅。約公元前350年創作。1819年發現於今雅典的格裏法達附近,彭特利庫斯山大理石質,高105厘米,寬160厘米。1824年由海軍司令阿爾甘捐贈。古希臘人習慣采用動物或怪獸來標示陵墓。在阿提卡本地,獅子是最常見的陵墓守護者。圖中的石獅,有著巨大的獅口、扁平的鼻部、有力的獅頸、筋骨畢現身體。這種處理手法與哈利卡納蘇斯的摩索拉斯王陵中的獅子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