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言 風物長宜放眼量(1 / 1)

中共彭陽縣委書記 張佑昌

彭陽縣人民政府縣長 張雋華

彭陽是人類活動較早的地區之一,千載而下,生生不息,從戰國秦昭王置朝那縣起,迄今已有2280餘年的風雨滄桑。在彭陽這塊神奇的黃土地上,文風武備,源遠流長,朝那湫蘊涵著“人文始祖”伏羲的背景,是秦皇漢武封山祀水的重要祭點。古蕭關曾為關中屏蔽,是西漢抗擊匈奴第一將孫捐軀的地方。魏晉名士皇甫謐就出生在縣西古城鎮,他敷揚文教,啟迪民智,深研醫術,被譽為“世界針灸鼻祖”。

在中國革命的曆史上,彭陽人民做出過巨大貢獻,長夜如晦的歲月前赴後繼,黎明抗爭的年代舍生忘死。毛澤東長征宿營地、中國騎兵第一連誕生地、地下黨組織舊址、任山河烈士陵園等紅色景點,光照千秋。特別是由長征精神、延安精神演繹出的“彭陽精神”更加彰顯時代風采。

隱藏於大山深處的湫淵、古塔、石窟、長城可供人們觀賞研究,流域治理、新村建設、設施農業、規模養殖等福祉景致可讓人們歎為觀止。境內豐富的煤炭、石油資源開發前景看好,果脯、烏雞、菌草、辣椒等名特產品享譽海外。

我們到彭陽任職之前,於彭陽曆史源流知之甚少,然心儀彭陽人文精神久矣。如今能有緣親踐此地,便登臨舊跡訪古韻,把酒農家問疾苦,每每逸興遄飛,感觸叢生。有如此瑰奇的山川、物產、人文、古跡,卻鮮為人知,是多麼的遺憾與不幸。今年初,縣委、政府作出了安排,由史誌辦組織編寫人員討尋斷簡、援據舊牘,采諸民間所傳,得諸耆老所記,上窮千載建創之始,中閱屢代因革之由,重點突出今日之聞見,編寫成《彭陽風物》一書,付梓成帙之日,我們甚是欣慰,並向所有編輯人員表示感謝!

《彭陽風物》沿著曆史、走向未來,真實記載了彭陽的山川物產與風土人情,是幫助我們了解彭陽、認識彭陽的資料書,也是激發我們熱愛彭陽、建設彭陽的教科書。它不僅有利於傳播彭陽優秀文化遺產、繁榮發展文化事業,而且對於建設和諧文化、推進科學發展等方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彭陽是一塊幹事創業的淨土,也是一方充滿機遇的熱土。2007年4月1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深入彭陽就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和加強黨的建設進行調查研究;2008年8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就小流域綜合治理和設施農業建設進行實地考察。特別是寧夏區黨委書記陳建國同誌一直關注關心彭陽的發展,今年又把彭陽縣作為自己學習科學發展觀活動聯係點,曾先後三次親臨彭陽調研指導,要求我們進一步深化縣情認識,再繪一張藍圖,再一任接著一任、一代接著一代幹下去,“把彭陽變成一個大花園、大果園”,“努力走出一條符合彭陽實際、具有彭陽特色新的科學發展之路,走出一條符合實際的彭陽現代化之路,在固原率先實現小康社會的目標。”

領導的深情囑托,群眾的殷切祈盼,都關注著已經實現“四個曆史性轉變”的彭陽如何再走“富民強縣”之路。為此,我們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及時組織全縣上下開展了以“繪製新藍圖,再創新大業,把彭陽推向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為主題的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在廣泛調查研究縣情、民意、優勢和差距的基礎上,按照陳建國書記的科學指導,縣委、政府出台了《關於加快推進生態、經濟、社會科學發展若幹問題的決定》,明確了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全縣工作總的指導思想、奮鬥目標、工作思路和戰略重點。這個對於彭陽發展具有劃時代意見的《決定》,得到了陳建國書記的專題批示,給予充分肯定和更高要求,為我們加快發展增強了信心,注入了不竭的動力。

曆史的經驗告訴我們,隻有不斷地從曆史中汲取養料,不斷培育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才能開拓出一條科學發展、跨越式發展的富民強縣之路。祈願《彭陽風物》這本書能夠擔此重任,為招商引資提供服務,為項目論證找尋依據,為總結經驗展示得失,為搶抓機遇樹立信心,把彭陽推向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是為序。

2009年8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