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中國的火箭工業簡介(1 / 3)

中國的火箭工業體係的創立

在50年代中期,根據國防建設的需要,黨中央、國務院決定發目國的導彈事業,並以國防科研、工業機構為主,重點發展彈道式地地導彈,以建立我國獨立的戰略核反擊力量,也為發展運載火箭技術打下物質技術基礎。另一方麵,以中國科學院為主,首先以研製探空火箭開路,開展高空探測活動,同時開展人造地球衛星有關單項技術的研究測量、試驗設備的研製,為發展我國航天器技術和地麵測控技術作了準備。到了60年代中期,隨著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及其運載火箭研製工作的全麵開展,這兩條戰線的工作開始結合起來,整個航天工程體係集中到國防科研、工業部門,在國家的統一規劃、統一指揮下,航天技術便以更大的規模、更快的速度向前發展。

1956年10月8日,我國第一個導彈研究機構一一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簡稱國防部五院錢學森任院長),正式宣布成立。這是我國導彈、航天事業奠基的曆史性紀念日。在當天召開的成立大會上,聶榮臻副總理對我國導.彈研究院的誕生表示熱烈祝賀。他勉勵大家以啟力更生、奮發圖強的精神,進行學習研究畢生致力於我國的導彈事業。

國防部五院成立之後,我國導彈、火箭技術究竟選擇一條什麼樣的發展道路切都靠自己從頭摸索前進,還是一切依賴外國的援助?聶榮臻副總理召集航空工業委員會的領導人反複研究,認為應該把我們的立足點放在依靠自己的力量上,在堅持自力更生的同時,盡可能爭取必要與可能的國際援助。為此,聶榮臻副總理在向中央的報告中指出:我國導彈的研究,采取“自力更生為主,力爭外援和利用資本主義國家已有的科學成果”的方針。1956年10月17日,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批準了這個方針。這就是國防部五院的建院方針。30年中,在這個方針的指引下。我國導彈、航天事業戰勝了重重困難,不斷發展壯大,走出了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發展道路。

根據導彈研究工作的需要,1957年11月,國防部五院在原10個研究室的基礎上,成立了兩個分院,分別承擔導彈總體、發動機和控製導引係統的研究工作;1958年2月,通訊兵部所屬電子科學研究院劃歸國防部五院。在此期間,國務院總理周恩來任命錢學森為國防部五院院長,劉有光為政治委員,王諍為副院長。至此,國防部五院的組織機構得到了充實、加強,科學技術隊伍有了擴大,為迎接前蘇聯援助的到來,做了組織準備。

1958年,在前蘇聯專家的幫助下,我國一方麵開始進行導彈研製基地和發射場的建設,一方麵開始仿製前蘇聯近程地地導彈(212程代號為“1059”)。和幾種戰術導彈。仿製工作的開展,加速了我國掌握導彈、火箭技術的步伐。

但是,從1959年開始,前蘇聯方麵對執行“十月十五日協定”的態度有了變化。1960年,當我國仿製導彈的工作進人最後階段時,赫魯曉夫下令撤走全部前蘇聯專家。8月12日,在國防部五院工作的前蘇聯專家全部撤退回國。由於前蘇聯突然斷絕援助,給我們的導彈仿製工作造成了一定困難。

在這種情況下,聶榮臻副總理指示國防部五院:一定要爭口氣,依靠我們自己的專家,自力更生,立足國內。仿製導彈決不能動搖,無論如何要搞出來。

為了全麵考核我國第一個導彈發射試驗場的各項工程設備,1960年9月,我國第一次在自己的國土上,用國產燃料,成功地發射了蘇製導彈,為下一步發射我國仿製的導彈創造了條件。接著,為組織國產導彈的首次飛行試驗,星成立了以張愛萍為主任,孫繼先、錢學森、王浄為副主任的試驗委員會。1960年11月5日,我國第一枚近程導彈一舉發射成功。聶榮臻副總理親赴發射試驗場,指揮了這次試驗,並在發射試驗場舉行的慶祝宴會上祝酒說:在祖國的地平線上,飛起了我國自己製造的第一枚導彈,這是我國軍事裝備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同年12月,我國又兩次成功地進行了國產導彈的發射試驗。

仿製導彈成功,標誌著我國在掌握導彈技術方麵邁出了可喜的第一步。從此,中國有了自己的近程導彈。

1964年6月29日,我國第一個自行設計的中近程火箭,再次進行發射試驗,獲得了成功,揭開了我國導彈、火箭發展史上新的一頁。接著,7月至10月間,我國又先後多次進行了這個型號的發射試驗,均獲得成功。

通過中近程火箭的研製,我國火箭研製隊伍受到很大的:鍛煉,初步摸索出了自行設汁的規律,拿握了火箭從提出任務、總體設汁、工程研製,直到飛行試驗的主要程序、工作內容和方法,不僅為後來研製新型火箭奠定了基礎,而且大大增強了獨立發展我國火箭技術的信心和勇氣。

通過60年代前期的工作,我國在獨立研製導彈、火箭的道路上,已經前進了一大步。液體火箭的自行設計,已經走中完了一個型號的全過程;適應第一代火箭研製的物質條件已與火箭技術配套的全國協作網已經形成;組織大規模火箭係統工程研製的領導和管理經驗不斷豐寘。可以2說,創建我國導彈、火箭事業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加速星發展的前景已出現在眼前。

經過60年代前期三年國民經濟的調整,1964年,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又進人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在這一年裏,我國尖端技術事業也取得了重大突破。6月,成功地發射了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一枚中近程火箭;10月,成功地爆炸了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社會主義建設新髙潮的到來,為加速發展我國導彈、火箭事業,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同時,鑒於我國所處的國際環境和對戰爭危險的分析,國家對導彈、火箭技術的發展也提出了更髙的要求。

在這種新形勢下,國防部五院麵臨的新任務是,不僅要重點發展戰略火箭,而且要相應發展多種戰術導彈;不僅要繼續改進、完善中近程火箭,而且要研製具有更大戰略意義的中程、中遠程和洲際火箭;不僅要重點發展液體火箭技術,而且要盡快掌握固體火箭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