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把握流通(1 / 2)

在中國古代社會,農業經濟占主體地位,商業經濟一直處於從屬地位,但是商品經濟的基本要素——市場卻是一直存在的。因為一方麵,產品生產出來,自給有餘,就必然要拿到市場上去賣,以真正實現它作為商品的價值;另一方麵,人們的需求是多樣的,而每個人生產的產品種類和數量是有限的,為了解決這種矛盾,就出現了交換和市場。交換和市場的出現,必然導致通商。交換是必要的,於是市場也就出現了,通商也就有必要了。這些基本的經濟規律是不同經濟發展水平的社會所共有的。我們要做的努力就是擴大與深化通商貿易,以更好地促進經濟發展,滿足人民需求,實現社會經濟的和諧發展。

1、交易利民服牛乘馬,引重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隨》。

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蓋取諸《噬嗑》。

——《周易·係辭下》解讀

(黃帝、堯、舜)用牛和馬駕車,把大量的物品運往遠方,以便利天下之民。這些大致取象於《隨》卦。

正午的時候進行集市貿易,招來了各地的人們,會集了各地的貨物,人們通過交換,在滿足了各自的需要以後離去。這些大致取象於《噬嗑》卦。

貿易的好處,在於通過交換,可以滿足各自的需要。轉運物品到遠方,調劑餘缺,以達到市場的調和,就能更好地滿足各地人民的生活需要,“便利天下之民”。古典和現代經濟學都告訴我們,通過貿易既可以獲得絕對優勢,調劑餘缺,又可以獲得比較利益,節約社會勞動。因此,努力擴大商品和服務貿易,積極開拓市場,發展開放型經濟,也就是利國利民,利己利人,促進經濟的繁榮和發展的重要途徑。

2.貴出賤取積蓄之理,務完物,無息幣。以物相貿易,腐敗而食之貨勿留,無敢居貴。論其有餘不足,則知貴賤。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財幣欲其行如流水。

——《史記·貨殖列傳》解讀

經商營利的訣竅,在於商品質量要好,貨幣要不停地流轉。在商品的購銷過程中,不要長期存儲那些容易腐蝕的貨物和食品,也不要囤積貨物企圖抬價。隻要看一種商品是多餘還是不足,就可知道它的價格貴賤了。物價漲到了極限就會轉而下跌,跌到了極限則會轉向上漲。價格貴的時候,要像對待糞土那樣,把手中的商品趕緊賣出去。價格便宜的時候,則要像對待珠玉一樣,趕快買進來。要使商品和貨幣像流水一樣不停地運轉。

這是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中引用的春秋時期著名的經濟學家計然的話。其中不僅揭示了商業運作訣竅、商品價格漲跌互轉的基本規律,而且還介紹了在商業活動中應該把握的基本原則與方法,對後世商人搞好經營,具有極好的指導性作用。尤其是其中所反映出的經商要有靈活的頭腦,要具備投資的眼光,能夠準確地判斷價格的貴賤,把握時機,在供大於求,價格低時適時買進,供小於求,價格高時適時拋出,並且要使商品和貨幣不停地流通、周轉,其觀點簡直就像是現代經濟學的理論。其所謂“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完全可以用為現代商業活動的箴言。

3.各業互通且聖人辨九土之宜,別四人之業,使各利其利焉,各適其適焉。猶懼生生之物不均也,故日中為市,交易而退,所以通貨食,遷有無,而後各得其所矣。由是言之,則《大易》致人之製,《周官》勸人之典,《論語》利人之道。三科具舉,有條而不紊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