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總論(1 / 1)

晚唐五代韻紛繁亂世,表象是亂,實質是變,表麵看似混亂的時局之下卻蘊含了上層建築的製度重建以及基礎社會的分化整合,一切都在發生悄然而又巨大的變化。李茂貞及其秦岐政權的研究,隻是選擇了一個人、一個家族、一個政治實體為視角,通過個案的整理與研究,從中體會一個時代變遷。

亂世方出英雄,李茂貞正是抓住了時代的“亂”從而實現了自身和家族的“變”。出身行伍的他正是在黃巢起義、朱玫之亂、李昌符之亂等一係列變亂事件中,出人頭地,受到唐帝和權宦的賞識,得以賜姓封爵,忝列藩侯,虎踞鳳翔。

在地域兼並和權力擴張的大背景下,李茂貞迅速走上割據之路。他首先利用征討山南諸楊反叛的機會,兼並了山南等鎮。其後,羽翼漸豐的李茂貞以強藩麵目出現,不僅卵翼關中方鎮,勢力範圍大增,他還多次幹政朝命決策,扶植中樞代言,以攫取更大利益,甚至不惜抗命逼宮,殺相謀廢,並最終走上挾天子以令諸侯之路,達到個人權力的頂峰。

李茂貞的擴張必然會與其他強藩發生地域和權力空間上的爭奪,於是河東李克用、汴梁朱全忠相繼入關幹涉,西蜀王建則趁機蠶食,奪取東川、山南各鎮,李茂貞擴張的迅猛勢頭遭到壓製,在爭霸戰爭中逐漸走向衰落。

朱全忠篡唐建梁後,對唐王朝懷有複雜情感的李茂貞拒絕臣服後梁,遂開府自立,正式建立秦岐割據政權。他在鳳翔藩鎮統治模式的基礎之上,建立起自己的獨立王國,他假天子之製,行墨製,置百官,建有一套特殊的職官體係和軍事製度,同時擁有自己的紀年和國號。在統治地域上,其勢力一度達及十五鎮四十餘州,實力驚人,即使與其他偏霸之主相比也可並坐爭鋒。在統治結構中,李茂貞以家族和假子勢力作為秦岐政權的核心統治力量,維護鞏固其統治。在統治方式上,李茂貞坐擁天時、地利,利用自己的執政魅力和政治智慧在諸強夾縫中堅守一隅。在文化和經濟上雖然顯得有些衰微,但也有自己的獨到之處。

後唐立國後,李茂貞開始稱藩納貢。秦岐政權在李茂貞、李從曮父子在權力襲替之後割據色彩逐漸褪去,最終由李從曮完成了由割據之主到地方藩臣的轉化。但在冊封朝貢的體製之下,後唐政府對李茂貞父子實行羈縻政策,秦岐政權仍然在很長時期維持其獨立自主性,直至後唐長興元年(930)李從曮移鎮,李茂貞父子近半個世紀的割據時代方才宣告結束。李從曮在清泰元年(934)雖然再次出任鳳翔節度使,但他已逐漸淪為戍守一方的地方藩臣了。

在最新考古出土的碑石墓誌資料的整理的基礎之上,使我們能夠在傳世文獻典籍的基礎上,對李茂貞及其家族進行較為真實的還原。同時,李茂貞與佛教的深厚淵源也終於浮出水麵,讓世人對秦岐政權轄境的社會風氣有了重新認識。李茂貞及其秦岐政權的曆史麵目也終於較為完整清晰地凸現在人們麵前。這些文物資料都是首次整理的最新成果,對於豐富史料,深化相關研究具有特殊意義。

當然,由於相關史料缺失及筆者能力所限,秦岐政權的很多具體方麵還言之未及,尚不能全麵詳實地反映當時概貌,這就等待新史料的發現整理及相關研究的深入探討。

總之,秦岐政權是晚唐五代多元政局中的重要一元。筆者從紛繁的曆史史實中爬梳鉤稽,通過詳細地史事考述和邏輯論證,可以清楚地看出秦岐政權在這個時代的確了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對李唐王朝的覆亡和晚唐五代多元政局的最終形成起到直接而又重要的作用。秦岐政權的興衰榮辱,對於了解曆史上的關中地區逐漸邊緣化的過程和原因,對於當今社會以及該地區的區域發展仍有特殊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