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鄭律成》,張非編著,延邊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向前向前向前——追憶軍歌誕生,懷念公木鄭律成》,吉林大學
出版社編著,吉林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中國第一位女大使——丁雪鬆回憶錄》,丁雪鬆口述,楊德華
整理,江蘇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作曲家鄭律成》,丁雪鬆等著,遼寧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3月20日,應該是一個不普通的日子。前一天北京刮沙塵暴,黃沙遮天蔽日,可今天卻陽光明媚。我和一位朋友來到八寶山,去看望鄭律成,去尋訪這位不平凡的作曲家。
八寶山這片尊貴之地,安息著任弼時、彭真、陳雲、李先念這些黨和國家的領導人;駐留著羅榮恒、聶榮臻、劉亞樓、張宗遜這些開國的元帥、大將、上將;當然也有老舍、歐陽予倩這些文化精英,鄭律成能與這些共和國曆史上熠熠生輝的偉大人物並列,真為他感到欣慰。
鄭律成的墓地在陵園的西南角,在一片青鬆的掩映下,由素雅的漢白玉雕成,墓碑上有鄭律成身著西裝的儒雅的肖像,墓冠上刻寫著喬羽撰寫的碑文。左側不遠是大戲劇家歐陽予倩的墓地,再往南走十幾米就安臥著大作家老舍了。和這些文藝界的老朋友為鄰,鄭律成這個樂天派是不會寂寞的。
有機會接觸到鄭律成的一係列生平資料,還要感謝哈爾濱市文化局的楊曉萍局長、徐鶴東副局長,感謝展覽館的策展人孔令發。當然更要感謝鄭律成的獨生女兒鄭小提大姐。他們把大量的文字和圖片資料無私地提供給我,使我能夠近距離地去感受上世紀30年代脈搏的跳動,去領略70多年前那一代青年人的時尚風采。
他們的理想是那樣的執著和堅韌,那是血與火在他們年輕的肌體上烙下的鮮明印記,遠不是幾本教科書就能解決問題的。
他們的才華令人驚歎,20多歲時就奠定了在中國現當代音樂史上的地位,他獨特的旋律在大半個世紀之後依然讓人激情澎湃,充滿著現代的氣息。
他們的愛情感天動地。這不是小說,不是電影,是真真切切的故事。他們跳過了不懂愛情的浪漫,也躍過了隻追求物質實惠的階段,一下子就進入了“眾裏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高級層次。這活生生的愛情哲學讓今天的青年人回味無窮。
帶著這份激動與好奇,我寫了這本解讀鄭律成的小書。文字是單薄的,可那些圖片資料卻可以把我們帶進那個激情燃燒的年代,讀圖是比閱文更加直觀的,可以生發出無限的聯想。征得小提大姐的同意,我把劉白羽的一篇懷念文章作為本書的序言。一位有詩人氣質的作家給一位作曲家作序,似乎更為合適,畢竟他們是一個時代的人,又都曾經是為共和國的創立建立過功業的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