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少帝臨會場 演武開爭端(2 / 2)

玉輦後則是各部各殿文武百官,凡從三品以上皆隨隊同往。派在百官之前的便是西極殿總督,太師龐肇極,而在他左邊一位滿頭白發,臉上皺紋如刀工斧鑿一般的人便是東直殿總督肖國鋒,他以年邁為由已經上奏告老還鄉,本次演武會便是他任上出席的最後一次盛典。

再往後便是白虎殿總督戰天柘,朱雀殿總督馮一渺和玄武殿總督米恩。隻見馮一渺一身赤炎紅袍,上鏽朱雀展翅補子,眉目深邃,三寸長須整齊劃一,與戰天柘少年英豪相比則盡顯中年沉穩之氣。而再看米恩這邊,他一身的黑色長袍,油光發亮,上鏽玄武托天補子,臉上身上纏滿詭異的繃帶,全然看不清是何容貌。

百官之中,有一中年男子一身白色飛魚服,頭戴進賢冠,腰係白玉帶。眉若劍鋒仰天,目似日月耀輝,鼻挺口正,舉手投足都盡顯大家風範。他正是司徒義的師尊,現任東直殿左副都統外號“域外飛龍”的申屠柏禦。他行進中,與司徒義四目相接,司徒義則俯首略低以示敬意,而他也微微的揚起嘴角點了點頭。

百官過後便是其他的名流大家隨後而行,儒家、道家、釋家等百家代表也列席其中。儒家在寧國的影響最大,說是寧國百家之首也不為過。“君子仁風”便是寧國內首屈一指的儒門大派,現朝廷上國子監祭酒伍德馨,禮部尚書聞道先都是來至“君子仁風”的一員。

作為十國內重要勢力的七君之一乘風禦龍君殷元龍也應邀一同參與,而且他還帶著稍作喬莊的韓千秋及李霖玥一同。

少帝與百官登上了正麵的閣樓,兵部尚書焦琢任手執聖旨來到演武台正中,高聲朗讀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吾大寧至高武帝開國以來,國運昌隆,民安居樂,雖立錐四戰之地,有賴滿堂忠烈,幾方征戰,乃幸未有寸土之失。今特遣兵部主持演武大會,以待諸年少英豪一試身手,往眾卿上承先烈之遺誌,下啟大寧之威能,以懾眾國之敵!至正七年五月初一。欽此!”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少帝麵向下方諸多伏地的臣子們,手一揚喊道:“眾卿家免禮。”

“謝聖上隆恩!”

眾人起身後,少帝與百官也落座主位,隨後又是一聲鑼響,演武會正式拉開帷幕。

參賽眾人列隊等候,兵部主事再次念道以前抽簽過的名次:“甲組第一位,禮部儀製主事陶鉞對陣甲組第二位,朱雀殿井木巡營遊擊謝毅。”

兩人上台各自先施了一禮,便二話不說亮出各自的看家本事。這陶鉞身在禮部也同為儒門之生,上台毫不猶豫,舉手便是一掌氣勢磅礴向謝毅襲去。謝毅深知儒門武學以養浩然之氣為要,招招沉重,硬接不得,便吐氣納息,調集周身真氣使出朱雀殿的火遁秘技——珠焚九天。隻見他深吸一口氣,吐出一顆拳頭大的火球直奔陶鉞而去,陶鉞縱身向後一側躲過一枚火球,隨後又有三顆火球急速而至,令他左躲右閃應接不暇。

此時謝毅趁他一個立足未穩,便取出了自己的兵刃,一柄五尺長補刀,刀刃上燃著熊熊火焰。隻見他一個飛撲,補刀向著陶鉞而去,陶鉞也急忙掏出自己的兵刃一支百斤重玄鐵巨筆格擋一擊,二人兵刃往複打了十數個回合。陶鉞回氣不住,無法發揮自身磅礴之氣,漸漸落了下風。

“看來這陶鉞是要不行了啊。”小猴子尹正在演武台底下說道。

司徒義右手摸了摸鼻尖說道:“這可不一定啊,這位謝毅兄太過急於進攻。儒家武學雖然勢大力沉,氣勢浩然,但過於消耗體力,兼通以上武學修為還好一些,初士水準與人爭鬥十分吃虧。這位陶鉞兄我看也不過是初士甲等的水平,他還沒有足夠的真氣讓他駕馭一場持久戰,隻要謝毅兄守而不攻,十有八九是要贏的,現在這般急於求成反倒是給了對方機會。”

話音剛落,果然陶鉞趁著謝毅一個破綻,一掌勢大力沉集中他的左肩,雖然謝毅及時格擋,但是此擊過中,他飛的一般跌出了演武台。兵部主事隨後便舉旗示意:“第一局禮部儀製主事陶鉞勝。”

“看見沒有,記住我說的話,對陣蒯衝以守為主。”司徒義對尹正說道。

他聽後默默的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