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天子袞冕包裹起來的老婦人臨風而立(2)(1 / 3)

他已經很久沒有開口議政了,上次和母親交流,還是為自己的老師劉禕之請命。

不請則已,他的求情反而促使武則天在最短時間內就將劉禕之處死了。從那時起,李旦才搞清楚,自己這個皇帝的角色是個苦情戲。跑龍套的能有台詞,就已經是格外開恩。

李旦不是啞巴,但是他嘴巴閉上了。李旦不是瞎子,但是他看不見自己和李唐的未來。

武則天的長子李弘去世時,睿宗還是十四歲的相王李旦,接著是二哥李賢的慘劇,然後是三哥李哲自取滅亡……從他多愁善感的少年期到青年期,接連發生了這麼多可怕的事。

當李旦看到母後武則天的龐大勢力,和政治圈中的無情碾壓,不由得驚惶萬狀。他和三位哥哥的性格不同,他的個性較為溫厚篤實,缺少年輕人該有的霸氣和野心。他雖然剛滿二十九歲,卻處處隱忍自省,仿佛一名垂垂老者,將身邊所發生的一切歸諸天命。

睿宗李旦的唯一嗜好是讀書,尤其喜歡讀那些雅愛訓詁之書。雖然他並不擅長楷、草、隸等各體書法,但還是將大部分時間用來練習書法藝術。

對於李旦而言,他所能做的,就是忠實地執行皇太後武則天的每一項要求,少做少說,或者盡量不做不說。

當黑壓壓的人群聚集在宮外上表請願之時,李旦隻能長長地歎氣,悠悠地踱步。

自己的帝王生涯到此就要告一段落了,李旦不知道自己是該白日放歌,還是該長夜痛哭?好像這一切和自己有關,又和自己無關。

2

載初元年(公元690年),睿宗李旦連續兩次謙讓,都被武則天斷然拒絕。直到第三次,武則天才勉強接受了李旦的禪讓。

當李旦用一種沉重而緩慢的語氣宣讀退位詔書時,文武百官並沒有聽出一個落拓帝王內心的悲憤與沉痛。相反,宣詔時的李旦仿佛有一種如釋重負的輕鬆和愉悅。

既然朝堂內外早已是鳳凰朱雀滿天飛,那麼他這個掛名皇帝也是做不長久的。和他那些死去的、貶離京城的宗室兄弟們相比,他覺得自己已經足夠幸運。對李旦來說,他所求的,不過是體麵地活下去。

武則天從鳳榻上緩緩站起來,以一種故作雍容優雅的姿態接過了李旦雙手捧過的詔書。

那一刻,武則天的內心並沒有想象中的狂喜與雀躍,畢竟麵對的是自己的親生兒子。

武則天甚至表現出一副極不情願的神情,她說:“這一切非我所願,奈何萬民請願,皇上下詔,帝國已經走到了天意之擇的十字路口,倘若自己再堅辭必受天譴。謹此服從聖諭,為天下萬民拜受天命。”

母子交接權柄的那一瞬間,現場的每個人仿佛聽見了一種神秘的重物落地時所產生的宏大聲響,囂塵飛揚。在李旦和官員們心中繃緊的那根弦在這一刻也驟然鬆弛,讓人有一種虛脫後的疲倦。

一個女人做了皇帝,不管這個結果透著多少荒謬,既然存在,就是一種合理。

帝國的權力世界在經曆了一波又一波的鮮血淋漓之後,終於迎來了令人迷醉的安詳時刻,每一個置身其中的人都有了身輕若燕的感覺。

李旦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當了這麼長時間的掛名皇帝,從來沒有以個人的名義發過詔書。如今通過自己的手頒發的第一份詔書,居然成了自己的最後一封詔書。更讓他想不到的是,這份詔書竟然是頒給母後的禪位詔書。

一切皆有可能,在經曆了那麼多的事後,李旦並不覺得這件事有多麼諷刺。世人都知道他李旦隻是一個奇怪的影子皇帝。而影子從來是見不得光的,見不得光的帝王還能算是九五之尊嗎?

紫宸殿上,那麵低垂了六年的紫帳在這一刻豁然被扯開。就像是故作神秘的魔術師在燈光乍亮的一瞬間,正準備向舞台下的觀眾展現一個匪夷所思的世界。

從這一刻開始,武則天終於完全而直接地掌握了整個帝國運行的權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