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者中江兆民(1847—1901)是日本近代傑出的唯物主義哲學家、倡導自由民權的政治活動家和理論家。中江兆民生活的十九世紀後半葉,正是日本處於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的一個重大轉變的曆史時期。1868年的明治維新是一次不徹底的資產階級革命。日本統治階級自上而下地實行了一係列改革,推動了資本主義生產關係在日本的全麵發展。與此同時,西方的科學文化在日本進一步大量傳播。但是根深蒂固的日本封建勢力仍然十分強大,農村的封建生產關係幾乎沒有任何觸動;即使在新興的工業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中,也保留著或夾雜著封建的剝削方式。地主資產階級為了禁錮人民的思想,繼續推崇神道,宣揚“神代以來萬世一係的天皇”的神話,後來又在社會上保護佛教,在學校教育中則灌輸儒教道德,封建的意識形態仍然占據著統治地位。但是,西方資產階級的科學與民主的思想既經輸入,在日本就形成了普遍的思想啟蒙運動,並且在啟蒙思想的推動下,在政治上展開了自由民權運動。上述兩種意識形態和政治勢力的鬥爭,一直貫穿在日本近代史中。中江兆民作為一位傑出的思想家,他的哲學唯物主義思想正是在這個政治、思想鬥爭十分激烈、複雜的時代裏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中江兆民,原名篤介1847年11月1日生於上佐藩一個下級武士家庭。幼年在藩校文武館學習漢文。青年時代開始學習西方語言和人文科學。1871—74年,他作為司法省的留學生在法國留F學,專心研究哲學、史學和文學,深受法國十八世紀啟蒙思想的影響。回日本後,開設法文學塾,講授政治、法律、曆史、哲學等課程,前後受教育者有兩千多人。1880年他參加了自由黨,積極從事政治活動,並主編《東洋自由新聞》,經常在《東洋自由新聞》和《政理叢談》等報刊上發表評論,宣傳自由民權思想,特別是他用漢文譯述的盧梭》民約譯解》(即《社會契約論》)一書的出版,在知識界影響很大,使他獲得了“東洋盧梭”的稱號,成為日本公認的自由民權運動激進派的理論家。後來,由於自由民權運動多次遭到鎮壓,中江兆民便主要從事寫作活動。在這個時期,他的著作有:《理學鉤玄》(意為:哲學概論,1886年)、《革命前法蘭西二世紀事》(1886年)、《三醉人經綸問答》(1886年)和《平民的覺醒》(1886年)等。譯作有;《非開化論》(即盧梭著《論科學與藝術》日譯本,1883年)、《維氏美學》(1883—84年)和《理學沿革史》(意為哲學史,1886年)等。87年明治政府為了鎮壓自由民權運動,公布了“公安條例”,中江兆民等五百多名民權派人物被逐出首都東京。他前往大阪,創辦了《東雲新聞》,後來又主編《日刊政論》和《自由新聞》,繼續鼓吹自由、民權思想,並為受歧視的部落民爭取民主權利而積極活動。1888年他在大阪水平社(爭取部落民解放的組織)的支持下當選為議員。不久,由於在預算問題上,議會中自由黨土佐派的賣身投靠政府,使他十分失望,憤而退出議會。1893年以後,他決心創辦實業,自己籌措政治活動資金,以擺脫政府的控製,結果以債台高築而告終。這個時期他的著作有:《國會論》(1887年)、《選舉人的覺醒》(1889年)、《憂世慨言》(1889年)和《放言集》(1891年);譯作有叔本華的《倫理學大綱》(1893年)等。晚年,他雖然再次登上政治舞台,1897年組織過“國民黨”,出版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