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內院四傻(1 / 3)

楊林以英語全班第一的成績扞衛了課代表的地位,充分證明了教學質量和老師長相成正比的神奇定論。

雪莉說話算數,找來楊林兌現承諾的禮物。我們楊大委員長恬不知恥的說什麼都不要,隻要人家姑娘的貼身吊墜,雪莉從小戴到大的和田玉就這樣落入賊手。

古代人貼身之物是定情時送的,好在楊林無恥,雪莉大方又喜歡這小子。

其實楊林並沒有多想,隻是覺得這麼一個美麗的可人兒,即像姐姐又像紅顏知己。他想在兩人之間多加一份羈絆而已。這跟楊林的出身不無關係,從小孤單總是會妄圖守護每一份感情。有了這份羈絆就算楊林到了扶桑亦或是更遠,雪莉也不會忘記一個帶著自己二十多年貼身玉墜的男人!

不久以後,徐老找到了楊林,告訴他進扶桑大學委培班的機會來了。為了吸引學生,浦田中學每年都會從外院選取十名學生進入內院各各名校委培班。

偌大的外院,隻有十個名額自然是搶破了頭!為了名額,各種二代的家人們無所不用其極,塞錢送禮找關係,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好在楊林四人都是風紀委員會的可以加分,又有徐老照著。

在黑牛家裏捐了個新操場,瞎子捐了新正門,胖子則是買了一輛新的校園巴士之後四個人得以進入內院。

知道自己的孩子有機會讀外國名校,黑牛三個的家人們捐助時眼皮都沒眨。楊林本來還找徐老討價還價,結果被罵的屁都不敢放一個。人家看在楊林的麵子已經算是打了對折,要不就憑四人的家底,想進內院先集體賣腎吧,而且是賣一對!

其實對徐老的作為,楊林也理解。維持一個偌大的學校,自己還是修練之人,各種花費加起來恐怖的嚇人。出國機會又不是白給的,這年頭什麼不要錢?說起來隻要了一個門頭一個操場外加一輛巴士已經算是很客氣的了。

跟雪莉滅絕打過招呼後楊林四人正式搬去了內院。

雪莉有些不舍可是更多的是為楊林高興。滅絕可是氣壞了,跳著腳找到學校理論,聲稱自己好不容易把四朵奇葩,教成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就被挖走了。搞的四個人直翻白眼!

比起外院,內院顯得優雅許多,成排的各種樹木植被,包裹著典雅的西式建築,食堂從早到晚算是自助餐,菜品齊全水果豐盛。遊泳館網球場等等的運動設施。楊林不由感謝前輩的慷慨,沒有他們的付出,自己哪能享受這麼舒適的環境。

和舒服的環境相比,糟心的事也不少!四個人因為經常鍛煉,所以清一色的運動裝,從到達內院第一天起就不斷的遭受著各種白眼。天之驕子們各各都是渾身國際名牌私人訂製,看著四個運動服男自然各種瞧不起。嘲弄是家常便飯,關鍵人家罵你都不帶髒字,罵完你回頭想半天才明白原來丫在罵我啊!

黑牛三人被各種鈍刀子冷暴力搞幾近崩潰,差點沒提刀砍人。相反楊林倒是很淡定,每次三人發飆楊林都會按下來。幾句嘲笑幾個白眼就受不了了這心性也太差了,以後還怎麼幹大事!

既然有意磨練三人,那不出點狠招怎麼行?怕別人瞧不起自己,怕被背後議論,怕白眼,怕嘲笑說到底是不自信的心理寫照。什麼樣的人最自信,首先一點就是不要臉。這個好辦,楊林的連哄帶騙下黑牛參加了芭蕾舞班,五音不全的胖子參加了美聲班,瞎子則是加入了主持班。在三人的強烈抗議下楊林也報了一個樂器。四個人由此拉開了為害人間的毀三觀藝術生涯。

一切的一切在元旦晚會上拉開了序幕,楊林用了各種手段,威逼利誘下老師們不得不把四個人都安排在了演出行列。

內院有一劇院,名曰頌雅。元旦之日,內院天之驕子們齊聚。大幕緩緩拉開,女生們強壓下尖叫的衝動,期待著男主持歐陽華師兄的出現,不知誰喊了第一嗓子,所有的女生們都沸騰了!歐陽歐陽的叫喊聲響徹劇院。大幕終於完全拉開,原本的尖叫被死寂取代。

那家夥是誰?

歐陽師兄呢!

這個猥瑣的四眼幹嘛?

伴著嘈雜的嘀咕聲,瞎子一身西服,彎腰、弓背、長短手,一搖三晃的拉著一個穿著晚禮服的漂亮姑娘出現在舞台中心。

放開於洋師妹!

放開那個姑娘!

放開我的女神!

你走開讓我來!

看到心目中的女神被瞎子強行攥著小手,十分不情願的拉出。男生們也不淡定了!他們討厭裝逼犯歐陽華,可是他們愛他們的女神於洋啊!現在一個猥瑣的瞎子竟然褻瀆他們的女神!

根本不理會場下的各種嘲諷謾罵,瞎子小頭一點算是鞠躬了,又從屁股兜裏掏出一把演講稿,翻找了一遍,拿出一張又把其餘的塞回屁兜。捋一捋油乎乎的頭發,對著手指吐了一口吐沫,撚開皺巴巴的紙。一張報紙大小演講稿出現在大家眼前。

於洋看著瞎子拿出了一張巨大稿紙不由的張大了嘴巴。

覺得於洋在盯著自己,瞎子自認為瀟灑的對著於洋拋了個媚眼。然後大聲的念道:“新年的鍾聲即將響起,我們又將迎來萬象更新的春天。”

於洋有些不情願的跟著說道:“新的祝福。新的起點。”

胖子:“敬愛的老師!”

於洋:“親愛的同學們!”

胖子:“我想死你們了!”

“沒有這句啊!”於洋錯愕的望著瞎子道。

瞎子小聲嘟囔道:“念你的就完了,管這麼多幹嘛,真不專業!”

台下看著倆人嘀咕又是一陣喧鬧。

無語的於洋隻能按著稿子接著念道:“今年的元旦晚會依然由我和……這……這位同學為大家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