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測題
通過自覺症狀判斷您是否有高脂血症:
(1)頭暈、頭痛、失眠、胸悶氣短。
(2)疲倦乏力、四肢沉重。
(3)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健忘。
(4)肢體麻木、一側肢體無力。
(5)體形偏胖、體重嚴重超標。
答案:從不:0分;偶爾:2分;經常:4分。
分數在15分以上,很有可能患了高脂血症,要及時去醫院檢查血脂。
分數在5分以內,無高脂血症傾向。
一、脂肪肝進展“四步曲”
脂肪肝一般分為兩大類,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後者起因比較複雜,包括肥胖、高脂血症、不良飲食習慣、肝炎、糖尿病、藥物中毒以及遺傳因素等。也有可能是由妊娠、營養不良、肝炎病毒或其他病原體感染以及先天代謝缺陷等引起。非酒精性脂肪肝發生肝纖維化的發病率一般為25%,發生肝硬化的概率為1.5%~8.0%。一旦發生肝硬化門脈高壓就可能並發胸腹水、肝昏迷,甚至會因消化道大出血而死亡。四環素、黃磷中毒、妊娠等引起的急性脂肪肝預後險惡,死亡率很高。絕大多數慢性脂肪肝預後良好,如能早期診治,可以阻止脂肪肝的進一步發展,甚至能使其好轉。但是在脂肪肝的早、中期,多數病人還處在不知不覺中,病人的病情還在慢慢地發展,如果此時不及時治療,隨著肝髒的進一步損害,部分可發展為肝纖維化和肝硬化,從而嚴重影響到人的壽命。
脂肪肝的危害一般來講有“四步曲”,單純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纖維化——脂肪性肝硬化。
(一)單純性脂肪肝
起病隱匿,沒有明顯的症狀,不進行超聲波檢查或肝活檢是難以被發現的。目前大多數脂肪肝病人都屬於第一步,如不控製病情,可走向下一步。
(二)脂肪性肝炎
病人自覺疲乏無力、食欲不振、惡心、腹瀉、飯後腹脹、上腹或右上腹隱痛等,這些症狀沒有特異性,與一般的慢性胃炎、膽囊炎有相似之處,因而有相當一部分被誤診為慢性胃炎或膽囊炎。若病情繼續發展的話,有可能轉向肝纖維化。
(三)脂肪性肝纖維化
肝纖維化是所有慢性肝病走向肝硬化的必經之路。主要病理變化是因大量的纖維組織堆積在肝髒內,此時症狀反而不明顯,但病人的血肝纖維化指標會明顯地升高,肝活檢可進一步證明,如再繼續發展下去,則會形成肝硬化。
(四)脂肪性肝硬化
由於嚴重的肝纖維化,肝組織被增生的纖維分隔包繞成許多的結節,形成假小葉,肝髒質地由軟變硬。肝硬化形成後,可出現腹壁靜脈怒張、脾腫大、肝掌、蜘蛛痣、黃疸、下肢浮腫、腹水、黑便、嘔血;男性的乳房增大、脹痛,睾丸萎縮;女性的月經紊亂、乳房縮小、陰毛稀少等症狀。脂肪肝發展成肝硬化的概率為20%~30%,時限一般為5~20年。
肝硬化的診斷必須小心謹慎,證據需充分,否則會給病人帶來不必要的心理負擔。一般而言,發生肝硬化的脂肪肝是以酒精性的為主。非酒精性脂肪肝在肝炎發生的基礎上,也可以發展為肝硬化,但較之酒精性肝病,其程度一般較輕,進展也較慢。判定肝硬化有無,除上述症狀、體征外,更重要的還須看B超、CT、MRI以及肝活體的檢查,視情況而定。全麵掌握肝硬化存在的確鑿證據,才能避免“擴大化”,或出現“漏網之魚”。
要正確對待脂肪肝,對脂肪肝的易患人群,如肥胖者、酗酒者、營養過剩或不良者、糖尿病病人、肝炎病人,應定期進行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能有“大逆轉”。一般認為,無論是酒精性的脂肪肝還是非酒精性的脂肪肝,在單純性的脂肪肝、脂肪性肝炎和脂肪性肝纖維化階段,隻要經過積極的治療還是可以逆轉的,但若是進入到肝硬化階段後就難以逆轉了。
二、高脂血症
(一)高脂血症及其危害
高脂血症是指血液中的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超出正常值。高脂血症是脂肪肝最為主要的並發症,也可以說是直接致病的原因。尤其是高甘油三酯或伴有高膽固醇血症的高甘油三酯最為常。目前認為飲酒、營養不良、藥物及有毒物質的損害既是脂肪肝的發病因素,也是肝癌的發病因素。酒精可起到增強肝炎病毒、亞硝胺、黃曲黴素誘發肝癌的作用。因此,酒精性脂肪肝在肝癌的發病中是一個起著助推作用的因素。其他如營養不良、藥物、毒性等可能起著協同的作用,由於它們的共同影響,增大了肝髒的癌變概率。
大多數病人的血脂異常是由於飲食不當造成的。糖類攝入過多,可影響胰島素的分泌,加速肝髒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容易引起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膽固醇血症的形成,與攝入過多的膽固醇和動物脂肪有關。
(二)高脂血症的防治
高脂血症可以通過控製飲食、長期的體育鍛煉和維持理想的體重來預防。
1.防治高脂血症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戒煙、酒,飲食方麵要限製高膽固醇食物的過多攝入,如控製對動物脂肪、動物腦和內髒、奶油、軟體類、貝殼類動物的攝入,蛋類每天不要超過1個。飲食結構應合理調配,其比例為:蛋白質15%,脂肪20%,碳水化合物(糖類)65%。還要補充優質蛋白質,多吃新鮮蔬菜並進食適當的水果。可多吃茄子、洋蔥、山楂、番茄、豆製品、大豆、玉米、核桃和牛奶等。食鹽攝入量每人每天應少於6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