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吃人(1 / 2)

每個人都有一個愛好,有人喜歡唱歌,有人喜歡看書,而我則喜歡聽故事,或者說是喜歡聽靈異故事更為貼切,甚至花錢買故事也在所不惜。

我叫葉天,是一個普通的上班族,但是我有一個非常不一樣的愛好,就是收集靈異故事。

我接到了一個電話,電話裏,一個老人跟我說自己有很多故事要跟我說,於是,現在我們就坐在咖啡館裏,我準備好聽聽這位老人的故事。

“老先生你好,我叫葉天,你要給我講什麼故事呢?我恭敬的對著坐在我對麵的老人問到。

“小夥子,我叫李明,你就叫我李伯吧。作為一個從1955年走過來的老人,我經曆了******,公社,三年自然災害等。見到了太多的事情,在我的腦海裏,一直隱藏著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在我心裏埋藏很久了,我要不說,恐怕就帶到棺材裏去了。”老人喝了口水,似乎勾起了記憶裏那片可怕的記憶,老人的神色有點緊張。

為了敘述方便,我下麵就以老人的口氣來講述今天的故事……

那年,我還是個十歲的小夥子,當時正處在人民公社化運動時期,家家戶戶都去隊裏掙工分,大家一起吃大鍋飯,一起勞作,看似是個美好的時代,但是美好的背後卻是無數的罪惡的開始,當時,沒有現在的雞魚肉蛋,也沒有現在的私有財產,如果誰家有一隻雞,一頭豬,都要上交國家,大家一起享用,如果發現你自己私底下偷吃,那麼你就是人們的公敵,所以當時的我們,能吃的也就是辛辛苦苦從公社裏掙來的那點可憐的糧食。但是對於我家來說,那麼點糧食是遠遠不夠的。

那時候,因為科技的落後,和人們思想的不進步,所以一到晚上吃完飯之後,人們沒事做就隻有回家睡覺了。所以當時家家戶戶的孩子都比現在要多。生的多部代表能養活那麼多,經常會有餓死病死的。

在我們村子裏有一個人,我們都叫他李三,這個人是隨著父母逃荒跑到我們村的,自幼父母雙亡,可以說是吃著百家飯長大的。三十多歲了,還是一個人,這人好吃懶做,從來不去隊裏掙工分,平日就是到各處去討點吃食過日子,起先人們生活好的時候給他一點倒也無妨,但是後來日子逐漸的不好過了,自己都吃不飽了,誰還顧得上他啊。到了1960年,那時候攤上三年自然災害,大家都是岌岌自危的,村裏的人把能吃的都吃了,就連山上的樹皮野草被給吃的差不多了,大家逐漸就把李三這個人給遺忘到腦後了。

那是我第一次見到李三,這個人不知道去哪了,好久沒回來,那天正好我閑著無事,站在山上準備逮點野味吃,因為家裏已經揭不開鍋了,最小的老八因為實在是熬不住了,病倒了,在床上躺了十幾天就死去了。餓死個人在那個時候是正常事,村裏人已經看慣了,村裏的後山上的一處棺葬岡就是專門擺放這些橫死的人的。

那天我正在山上晃蕩的時候,突然看見前麵有一個人晃晃悠悠的從村子後麵走來,穿著破舊的補丁衣服,我仔細一看,原來是李三,這人消失了將近一年,怎麼又突然出現了?我還以為早就餓死在哪裏了,沒想到這個李三沒餓死,等走到我跟前跟我打招呼的時候,我看到他麵色紅潤,氣色實在是不錯,現在大家都餓的皮包骨頭的,這個沒有正經事做的倒吃的白白胖胖的,於是,我的心裏就打了個大大的疑問,他是吃什麼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