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世界:狼煙滾滾,野蠻代替理性,佛朗哥挑起西班牙內戰,德國挑戰歐洲,意大利將阿比西尼亞劃入自己的版圖,法西斯對世界和平的威脅甚囂塵上近看中國:日本占據我半壁河山,國家經濟陷於癱瘓,蔣介石不抵抗政策招致南京國民政府危機四伏,英美支持軟弱無力,南京國民政府不得已將目光轉向蘇聯中日民族矛盾日益上升至主要地位,迫使南京國民政府在力圖緩和對蘇關係的同時,尋找與政治對手中國共產黨談判溝通的渠道公元1936年,是中國農曆丙子年。
這一年,是中國推翻清王朝、趕走宣統皇帝第25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第15年,日本製造“九一八”事變開始侵占中國東北後的第5年。
這一年,距中國人民取得抗日戰爭勝利還有9年,距南京國民政府一朝覆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還有13年。
這一年,在中國乃至世界的近代史上都占有著不容忽視的一頁。這一年無論是中國國內還是中國所處的國際環境,都堪稱是波詭雲譎、危機四伏。國際上德意日法西斯軸心已然形成,侵略魔手到處伸張,和平、正義被公然踐踏。而與法西斯強權之國日本比鄰而居的中國,自然更難免法西斯勢力的侵侮,中華民族已到了危機深重的最後關頭。國際法西斯的猖獗,激化著它們與世界民主進步勢力的矛盾,而法西斯日本意欲變中國為其獨占殖民地野心的實施,激化著其與中華民族的矛盾,使中國國內各階級、各階層在民族危機麵前演繹著空前的分化與重組、呼號與抗爭,就在這一年的初冬時節,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發生了……放眼世界:狼煙滾滾,野蠻代替理性,佛朗哥挑起西班牙內戰,德國挑戰歐洲,意大利將阿比西尼亞劃入自己的版圖,法西斯對世界和平的威脅甚囂塵上這一年,在世界史上留下記錄的重大曆史事件有以下幾件:
第一件:西班牙誕生繼蘇聯之後又一個共產黨執政的政府。
這個在民主選舉中合法產生的左翼政權,一上台就受到反對派的仇視。在一連串不斷發生的暴亂事件後,法西斯主義者與社會主義者之間的衝突終於由謾罵攻擊發展到走向街頭。這使代表右翼利益的前軍隊總參謀長、後被貶為加納利群島軍事總督的佛朗哥看到了自己“翻身”的機會,他率領西屬摩洛哥軍隊,在控製摩洛哥之後,跨越非洲向西班牙挺進。西班牙軍隊中佛朗哥的追隨者,也在一些城市發動軍事叛變。叛軍在與政府軍的作戰初期顯然處於劣勢,但並沒有承認失敗。
佛朗哥在一次回答美國記者提問時咄咄逼人地宣稱:“不會和解,也不會休戰。我會繼續為進軍馬德裏做好準備。我將會前進。我將攻陷首都。無論花費多大代價,我都要把西班牙從馬克思主義手中解救出來。”他還要求西方社會站在他的一邊:“歐洲必須認識到,不能讓西班牙成為第二個共產主義政權,從而利用他的戰略地位把‘紅色’言論散布到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突尼斯,甚至是美國。列強們必須看到這一點。法國必須看到這一點。”(1)佛朗哥煽動性的語言把他的國家分成了兩個陣營。支持他的是:君主主義者、地主、天主教會僧侶集團、天主教省份的小土地所有者、納瓦拉守舊地區的農民、大部分軍官以及商業中產階級,這些人認為共和國隻會帶來獨裁和騷亂。而執政的共產黨左翼的支持者則是:自由主義者、天主教徒、社會主義者、共產主義者、無政府工會主義者、國民自衛隊的成員、海軍以及12%的軍官、巴斯克民族主義者。
戰火使兩大陣營遭受幾乎是對等的傷亡。開戰短短幾十天,雙方死傷各3萬多人。
西班牙內戰進而影響到世界,國際社會以支持還是反對法西斯主義為界也開始劃分為兩大陣營。
第二件:納粹德國意欲稱霸歐洲。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德國成為戰敗國,伴隨而來的是《凡爾賽條約》的出台。按照《條約》規定,德國為維持國內秩序,隻允許有一支人數不超過10萬人長期服役的專業軍隊,並不能以此為基礎增加後備人員。每年在限額內補充的新兵不再受軍事訓練;任何軍事飛機都在禁止之列。海軍隻限定在幾艘1萬噸以下的艦隻之內。但是,這些對德國的約束性規定並沒有真正得到執行。尤其是希特勒上台以後,狹隘的民族複仇心理把日耳曼民族引向災難的歧途。到1936年,也就是希特勒執政的第3年,用以約束德國的《凡爾賽條約》便成為一紙空文。
希特勒首先挑戰萊茵地區為非軍事化地區的規定。1936年3月6日,德軍閃電般進入萊茵河地區。這一軍事行動,顯然違反了《凡爾賽條約》中關於“德國不得在萊茵河西岸或50公裏內的東岸設防。在這個地帶內,德國也不得有任何軍事力量,不得在任何時間進行軍事演習,或保持供軍事動員之用的任何設備。”如果違反了這一限製,那麼按照《凡爾賽條約》,“被侵犯的締約國可以因為他國在非軍事地帶內集結軍隊而要求立即采取行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