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有特色的玉器外,在M2001號虢季墓還出土了“玉莖銅芯柄鐵劍”,是發現最早的人工鐵劍,故又被稱為“中華第一劍”;9號墓中還發現了三件鐵刃銅器,是我國發現最早的隕鐵製品。虢國墓地遺址上建立了虢國博物館和車馬坑博物館。虢國博物館基本陳列分為“虢寶擷英——虢國墓地出土文物精華展”、“梁姬風韻——虢國國君夫人墓出土文物展”、“車轔馬蕭——虢國地下車馬軍陣遺址群展”、“國君覓蹤——虢季墓遺址群展”四個專題,車馬坑博物館分為“虢國簡史”、“三門峽曆代碑碣石刻藝術”、“虢國車馬坑和複製的古戰車”三個專題。1999年又在三門峽李家窖發現了虢國都城上陽城遺址,整個國都遺址由城垣、城壕、宮城、宮殿以及製骨、製陶、冶銅作坊和糧庫等組成,也在中國考古史上記下了非常重要的一筆。
去三門峽旅遊的朋友一定不能錯過虢國墓地遺址和上陽城遺址。當然,最好再來一碗香噴噴的虢國羊肉湯。“虢”在戰國時多被寫為“郭”,虢公經常被稱為“郭公”,所以郭姓除了以史跡乏陳的郭國為祖外,更多還以輝煌一度的虢國為祖。不過當時晉獻公把虢地封給了大夫虢射,他的後代也可以稱虢氏。西虢的曆史就講到這裏了。
焦國
國名:焦
方位:今河南三門峽
姓:姬
建立:西周時期
滅亡:前775年滅於虢石父
《史記·周本紀》說:“武王追思先聖王,乃褒封神農之後於焦,黃帝之後於祝,帝堯之後於薊,帝舜之後於陳,大禹之後於杞。”這段說了武王伐紂後,封了五個先聖的後代,其中神農後代封在焦國、黃帝後代封在祝國、帝堯後代封在薊國、帝舜後代封在陳國、帝禹後代封在杞國。《史記·周本紀》集解在此處的注解也說焦國在河南陝縣(今三門峽)。那麼,焦國就是神農後代嗎?且慢。
《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說:“虞、虢、焦、滑、霍、楊、韓、魏,皆姬姓也,晉是以大。”說明晉國取得了這八個姬姓國的土地,這就說明除了神農之後的焦國,還有個姬姓焦國的存在。而這個焦國還在被晉國吞並的範圍內,那麼隻能是虢國滅亡的焦國了。焦國的曆史幾乎沒有記載,隻有今本《竹書紀年》提到:“幽王八年,虢人滅焦。”周幽王八年是前774年,當時正是宗周各國君、卿大夫忙著東遷的時候,虢國國君虢石父正是乘這個機會,利用其祖虢公長父、父虢文公兩代在焦國附近的經營,而一舉滅亡了焦國。
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三門峽李家窖的上陽城遺址發現了100多座西周墓葬,這些墓葬正好被虢國文化層疊壓,絕對不是虢國墓葬,很可能是焦國墓葬,從出土文物大部分是陶器來看,應該是平民墓葬。虢國東遷以後鳩占鵲巢,占有了成周和宗周的中軸線這一塊風水寶地,然而其對此處的占有同樣被北邊的晉國所覬覦。前655年,晉國滅亡虢國,將這塊土地納入了晉國的版圖。
那麼,所謂的“神農之後於焦”是否存在呢?一般認為還是存在的,《廣韻·集注章說》認為它在山東嘉祥縣南15裏的焦城村,但是這種說法出處太晚,而且嘉祥縣在武王時期還是東夷的領土,不太可能被分封給神農之後;而《左傳》說“晉師自鄭以鄫之師侵楚焦、夷及陳”,杜預注說:“焦,譙縣也。”譙縣大家很熟悉,曹操就是沛國譙縣人,譙縣也就是現在的安徽亳州。這裏鄰近陳國(河南淮陽),更可能是神農之後焦國的地望,在西周初年和帝舜之後的陳國一起受封。
東虢國、鄶國、鄢國、敝國、補國、舟國、
依國、國、曆國、華國、胡國
國名:東虢
方位:今河南滎陽
姓:姬
建立:西周初年西虢支族建立?
滅亡:前767年滅於鄭武公
主要人物:虢叔
國名:鄶
方位:今河南新密
姓:妘
建立:?
滅亡:前769年滅於鄭武公
主要人物:鄶仲、叔妘
國名:鄢(鄔)
方位:今河南鄢陵
姓:妘
建立:?
滅亡:約前767年滅於鄭武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