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華東古國(9)(2 / 3)

國名:萊

方位:今山東萊蕪到平度

姓:?

建立:遠古時期

滅亡:前567年滅於齊靈公

主要人物:萊侯、萊共公浮柔、王湫、正輿子

在“郯國”一節我們提到少昊的司寇叫“爽鳩氏”,在“薄姑國”一節我們提到薄姑國之前有個逢國,其實在逢國之前還有個季荝家族,季荝家族再往前則是爽鳩氏的地盤。“爽”又作“”,又訛為“”,是一種鷹,體現爽鳩氏是個以鷹為族徽的家族。“萊”應該就是“”,說明萊夷是爽鳩氏之後。雖然之後其地被其他集團占據,但萊夷的分布卻極為廣泛,山東中部一帶基本都有萊夷的足跡。《尚書》說“海岱惟青州,嵎夷既略,淮淄其道……萊夷作牧”,可見萊夷從事畜牧業比較有名,後來漸漸有了城池定所,所以又叫萊國。

周成王時周公東征,滅亡薄姑,建立齊國。雖然薄姑占據爽鳩舊地,但同為夷族又是鄰居,兩者關係較好,據青銅器顯示可能還有通婚。據說當時齊侯的任命書剛交給呂尚(薑子牙),呂尚拿著任命書前往齊地,慢慢悠悠地邊走邊旅遊,半路住在了宋國旅社。旅社老板說:“時機難得而易失。您睡得這樣爽,是去封國就任的嗎?”呂尚聽了此言,連夜穿衣上路,黎明到達齊國。果然唇亡齒寒的萊侯帶兵來爭奪齊都營丘,呂尚與萊侯一場大戰,將萊軍擊退。

西周時期,萊國在周天子和齊國的威懾下臣服了周室。根據青銅器師寰簋銘文記載,天子(可能是周宣王)命師寰帶領齊國、紀國、萊國等國征伐淮夷,並大獲全勝。春秋時期,中國進入天下無主的時代,我們知道齊國的齊桓公是第一個諸侯霸主。當然霸主不是想當就能當的,第一步就是要搞定周邊的鄰國。當時除了齊國,山東半島至少還有三個強國:魯國和東夷的萊國、莒國。以齊國當時的實力滅亡其中任何一國都不容易,反而更可能遭到圍攻。不戰而屈人之兵自然是最高境界,齊桓公身邊有名相管仲,管仲是那個時代最傑出的經濟大師。

有一天齊桓公召見了管仲,桓公問道:“萊、莒兩國砍伐與種植同時進行,我們該怎樣對付他們?”管仲回答說:“萊、莒兩國的山盛產柴薪,您可帶領新兵們去開采莊山的銅礦冶煉大量鑄幣,然後我們去大量購進他們的柴薪,把價格抬起來。”萊國國君得知此事後,對大臣說:“錢幣是人見人愛的寶物,柴薪在我國是平常的物品,用我國的特產來換取齊國的錢幣,不是一筆很合算的買賣嗎?”結果受到需求的刺激,萊國人民都放棄農業去專事打柴。管仲則命令大夫隰朋撤回挖礦的士兵開始種地。過了兩年,齊國方麵突然宣布停止購柴。萊國和莒國一下傻眼了。

為什麼呢?萊國和莒國不是很有錢嗎?別忘了,它們是真的窮得隻剩下錢了,因為糧食匱乏,糧價飛漲至每石三百七十錢,而隔壁的齊國因為年年豐收,每石隻要十錢。當時的戶口製度不嚴格,大家也沒有漢奸可恥的意識,結果萊、莒兩國的百姓十分之七流亡到齊國。在那個時代,人口代表的就是軍事力量。結果二十八個月後,萊、莒兩國的國君都請降了。管仲利用經濟學的供求關係原理和以農為本思想,輕而易舉地征服了萊、莒兩國。魯國也被管仲用同樣的手段購買絲織品而歸順齊國。

到春秋中期,因為中原的晉國和南方的楚國興起,齊國開始謀取向東發展的道路。前602年,齊惠公會合魯宣公討伐萊國;兩年之後,齊惠公又一次征伐萊國。前571年,齊惠公孫子齊靈公在位,齊靈公又開始進攻萊國,萊國國君派正輿子把一百匹良馬和好牛贈送給靈公身邊的宦官夙沙衛,靠著行賄這個死太監,齊國才罷兵。齊靈公召見萊國國君萊子,但萊子不敢去。齊靈公很生氣,派大臣晏弱(晏子的父親)在萊國附近的東陽築城,借以威脅萊國。

晏弱在東陽築起城池後,又圍著萊國都城慢慢堆起了土山,終於慢慢靠近了萊國城牆。前567年,晏弱發動對萊國的總攻,齊軍一擁而上,萊國大臣王湫、正輿子帶領萊都人和棠邑人迎戰齊軍,大敗。晏弱終於攻入萊國,大夫陳無宇把萊國寶器搬回齊國。王湫、正輿子逃亡到莒國,但是莒國卻很識時務地翻臉了,把他們砍了首級送給齊國。萊共公浮柔逃亡到棠邑,晏弱順勢攻破棠邑,把萊共公遷到郳地(今山東龍口一帶),再讓大夫高厚、崔杼來劃定齊人和萊人的新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