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節 不朽的精神家園——遵義紅色遺址遺跡巡禮(1 / 3)

轉折之城——遵義,遍布革命遺址,堪稱紅色聖地。作為紅軍長征中停留時間最長的地方,遵義完好地保存下了當年召開遵義會議的原址。高聳入雲的婁山關、介紹紅軍在遵義的紀念館、葬下忠骨的紅軍烈士陵園等成為了回望紅軍曆史的紅色遺跡。

地處烏江與赤水河之間的婁山關,南距遵義市50公裏,北倚巴蜀,南鄰黔桂,曆來是兵家的必爭之地。婁山關上立有一塊石碑,刻著“婁山關”三個大字。此處便是紅軍長征中在婁山關戰鬥的遺址所在。

為紀念在婁山關戰役中犧牲的烈士們,中共貴州省委特建紅軍烈士紀念碑。碑寬25米,高13.55米,碑麵由396塊雲南大理石鑲嵌而成,並篆刻毛澤東《憶秦娥·婁山關》手跡全文。碑下有石砌平台、石階,碑南北側建護牆,青鬆翠柏環繞。

1935年2月,紅軍第一方麵軍二渡赤水後,回師黔北,於24日占領桐梓縣城。次日佛曉,彭德懷率領紅一軍團十三團在婁山關與國民黨王家烈的黔軍第六團發生遭遇戰。敵人連連退卻至婁山關口,企圖憑借地勢挽回殘局。然而,在紅軍的猛攻之下,敵人已是強弩之末,盡顯疲態。彭德懷借機率隊占領婁山關的製高點——點燈山(又稱點金山,海拔1422米),後令第十團從東側迂回作戰,殲滅敵軍3個團,而後再克遵義,最終取得了長征中第一次勝利,即遵義戰役(又稱婁山關大捷)。戰鬥結束後,毛澤東來到婁山關,情懷激越,寄情於景,吟誦出描寫婁山關激戰場麵的《憶秦娥·婁山關》,慶祝婁山關大捷,又紀念犧牲的紅軍烈士。

1966年,於婁山關建造婁山關紅軍戰士紀念碑。碑高11米,碑座寬6米,南側為大理石貼麵,橫刻張愛萍將軍手書“遵義戰役犧牲的紅軍烈士永垂不朽”15個大字,碑座北側嵌5.4米長的漢白玉浮雕,刻有婁山關戰鬥中紅軍將領、戰士、遊擊隊群雄激戰、奮勇殺敵的形象;碑座東側刻有“婁山關戰鬥簡介”。碑體為兩根並立的文化石巨柱,頂端呈傾斜切麵,宛若兩把紅軍戰士手中的刺刀,象征婁山關群峰林立,形勢險峻;碑體兩柱所介紹的內容包含紅軍“二渡赤水”、再克婁山、重占遵義的軍事行動。碑體兩柱的上方分別嵌有黑色大理石,南側雕刻著一麵紅軍戰旗,標誌紅軍攻克婁山關;北側鏤刻著張愛萍將軍於1955年2月為婁山關大捷而作的詞《西江月》:奪得婁山天險,直下遵義月明。鏖戰竟日老鴉嶺,援敵兩師喪盡。長征首獲大勝,轉戰曆數艱辛。歡聲動地如雷鳴,遠望萬山縱橫。

此外,景區還設有曆史陳列館,麵積160平方米。通過文物、照片、戰鬥沙盤及多媒體等展陳方式,全方位向參觀者展示1935年2月中國工農紅軍在婁山關戰鬥的恢弘場麵。

1982年,婁山關紅軍戰鬥遺址被列為貴州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婁山關紅軍戰鬥遺址被列為全民國防教育基地、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義地區召開了遵義會議。遵義會議會址坐落在遵義老城區子尹路96號,曾是黔軍第二十五師師長柏輝章的私人居所。這座修建於三十年代的兩層洋樓,以灰色磚瓦為主體顏色,邊緣由白色勾勒,顯得棱角分明。

整個樓體由主樓和跨院組成。主樓融合了中西式建築風格,磚木混合而成,總麵積為528平方米。其屋頂覆蓋青灰色的瓦片,呈歇山式,中間設有一個“老虎窗”。主樓四周有回廊圍繞,由木質柵欄圍擋。於回廊間可眺望遠山,紅花崗、插旗山、玉屏山、鳳凰山等盡收眼底。東西兩邊各有轉角樓梯。主樓一層共有八間房屋,十個拱形支柱,整齊而莊嚴。支柱與建築門窗的顏色一致,均為深棕色,搭配彩色玻璃。中間位置有一座小牌樓,牌樓上掛著毛澤東親筆題寫的金字牌匾——遵義會議會址。

主樓兩邊的跨院均為老式四合院,木質結構組成,主體顏色為深棕色。在主樓與跨院之間,有一座青磚砌成的牌坊,頂端有藍色碎瓷片鑲嵌而成的“慰廬”,背麵鑲嵌有“慎篤”二字。

當年,遵義會議在主樓二層召開。順著樓梯來到二層的會議室,長方形格局,麵積為36平方米,屋內頂端掛著一盞荷葉造型的歐式吊燈,東側牆壁有兩個壁櫃、一隻掛鍾和一麵穿衣鏡,西側由一排整齊的玻璃窗組成。會議室正中擺放著“遵義會議”所使用的長桌,周圍擺放著一圈藤椅。桌子下方還留有一個會議時取暖用的火盆。會議室的一切布置均按照遵義會議期間的陳列恢複原樣,讓廣大遊客能夠置身於最真實的場景之中,體會遵義會議的重要時刻。

會議室的正下方,是麵積為56平方米的軍委總司令辦公室,中間由折疊木門分隔成兩個長方形房間。屋內正中擺放著兩張黑色方桌,桌麵上擺有中國分省地圖冊、《陣中日記》、訂書機、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革命軍事委員會信箋,以及報紙製成的信封等。東側的窗戶下,放著兩個陳舊的鐵皮公文箱。西側的窗戶下,擺放著兩個三屜桌,上麵放著老式電話機。北麵的牆壁上掛著巨幅軍用地圖,上麵還保留著紅、藍兩色三角形旗幟,呈現出遵義會議期間敵我陣地的發展態勢。

主樓西側第一間,是周恩來的辦公室兼居室。老式的木質床架,上麵鋪著白色粗布單,灰色的棉被整齊地擺放在床的一側。緊挨著床的是一張辦公桌,上麵放著馬燈、軍委會信箋、信封和瓷質筆筒等。桌子的旁邊有一個鐵製公文箱,靠牆擺放。牆壁上掛著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為周恩來拍攝的照片。照片中的周恩來麵容清瘦,留著“關公長髯”,烏黑的眼眸似乎在遙看中國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