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節 打土豪、分田地(1 / 1)

1935年1月6日清晨,紅軍初進遵義城時,毛澤東、朱德、周恩來下馬與歡迎的人們握手致謝。毛澤東還向群眾講了話,表明紅軍是為了解除全中國人民的痛苦和貴州人民的痛苦到這裏來。他們每到一處就站在宣傳戰線的前沿,宣傳紅軍是百姓的軍隊。

毛澤東等人的親和力融化了貴州各階層人士,使他們對紅軍有了新的認識,並開始幫助和支持紅軍。1月8日下午,在遵義東城協台壩第二中學學堂門前的大操場上,召開了萬人大會。紅軍宣傳隊在開會前,還演出了《紅軍和幹人是一家人》,《送郎當紅軍》等戲。

後來,毛澤東講了革命政權不收苛捐雜稅、實行民主選舉等主張,還講了“幹人”的問題,指出現在為什麼“幹人”那麼多,就是因為受土豪壓迫剝削造成的,他號召一切勞苦大眾聯合起來,打倒土豪劣紳,打倒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朱德講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並聲明紅軍願意聯合國內各界人士、各方軍隊一致抗日。紅軍的領導們以身作則,到哪裏就把宣傳工作做到哪裏,使人民對紅軍有了深刻的認識。

當然,除了宣傳工作以外,紅軍還要用實際行動“說話”。為了救遵義人們於水火,紅軍開始了打土豪分田地。

紅軍駐進遵義城後,軍委命令紅軍沒收貴州軍閥王家烈等人在遵義城鄉的一切財產。軍閥、官僚在遵義的房產均被征用,還有“價值數十萬大洋的鹽行,也被紅軍沒收分給貧苦人民;一批白金龍、哈德門高級香煙,成為戰利品。在黔軍師長柏輝章的公館,紅軍查獲了不少銀元,補充了軍需;在其他地方軍閥的宅地,紅軍繳獲了大批財物和糧食、貨幣,一部分留作軍需,大部分散發給了受苦受難的群眾。”

在遵義縣三岔,對羅國臣、羅平章等十多家土豪進行清算,沒收了肥豬30多頭,稻穀50000多斤,還有不少衣服、被子、蚊帳和包穀、黃豆和煙土。團溪最大的豪紳,是省內聞名的華之鴻。團溪擴大革命委員會發動群眾遊鬥華氏家人,並打開華家的糧倉鹽庫。沒收來的鹽巴,團溪擴大革命委員會決定按當時價格降價60%銷售;對確實無錢的幹人,每人免費領取1至2斤食鹽。

打土豪分田地的運動可真算是多路開工。在桐梓,紅二師五團三營包圍距桐梓縣城5公裏的蟠龍洞,政治攻勢與武裝打擊並舉;用兩天時間攻破蟠龍洞,繳獲黃丕謨、劉禹東、馬天忠、馬空凡、譚星閣、侯之擔、傅恒豐、楊少虞等幾十戶豪紳藏在洞內的大量金銀、煙土、槍彈及1000餘擔糧食。紅一軍團保衛局局長羅瑞卿在當地群眾的指引下,攻破離城1公裏的仙女洞,繳獲楊樹坪、楊冠群(均為黔軍團長)槍彈1300餘發,大煙9箱、大批糧食以及銀元等錢財物。

桐梓縣城附近的天門洞,藏有貴州軍閥及官僚幾十家的財產,1月15日被紅軍包圍,通過喊話政策攻心,迫使洞內地主武裝投降,紅軍將洞內財物運回縣城。僅在桐梓一縣,就獲得30多萬銀元和大批物資、大煙、糧食、槍彈等。

在遵義期間,紅軍指戰員感到最開心、有成就感的就數打土豪分發戰利品。地處仁懷的貴州茅台“義成老燒房”的主人,聽說紅軍來了,早已逃之夭夭,所有財物包括酒一律沒收了。“老燒房”是一座闊綽的建築,裏麵擺著一百多口大缸,每口缸可裝二十擔酒,還有幾千瓶已裝好酒的“茅台”,這可是異香撲鼻的真正茅台酒。從此,紅軍上到將領,下到戰士,都和茅台酒結下了不解之緣。駐紮在遵義城中的紅軍,也是經常光顧牛羊肉粉店、川黔菜館。解放後,一些當年長征途經遵義的老紅軍,憶起遵義的飲食,還津津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