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與進展

我轉寄給您一封為了人類的利益而寫的文件以供發表。這是一位博學的學者所寫的信,他多半是依靠自學掌握了非凡的英語知識。作者是中國最博學的學者之一,他的名字家喻戶曉。他在把西方教育引進中國方麵起到了主導的作用。他在英國留過學,把英國近代最受歡迎的哲學著作譯成典雅的文言文。我把他的信寄奉,未做任何改動,保留了其古怪而有趣的英文原文。

1911年11月7日於北京東城金魚胡同

尊敬的莫理循先生:

我昨天寫信,告訴你我的藏書就要到了。衷心感謝你在這樣一個動蕩時期給予我的關切之情。我的孩子們現在天津,我自己與仆人住在自己的家裏。國家的情況日益惡化,我真不知道該怎麼辦。真是無望。

中國怎麼走入了目前的境況?她現在所處的真實狀況是什麼?你和外交界必定有一個全麵的了解,一定已經作了密切觀察。但不管怎麼說,我從自己的認識角度告訴你我的看法,也並非索然無味。

我國目前出現的叛亂的遠因與近因可能如下:(一)攝政王及其手下的大臣極其無能;(二)中國公眾被心懷不滿的記者帶來偏見和誤導;(三)會黨和留學日本的激進學生的籌劃;(四)最近幾年長江流域災害頻仍,各口岸商業危機引起的恐慌和信用危機。這些就是導致當前災難的原因。

在年幼的皇帝即位之前,海外有兩個反對中國政府的黨派。一個名叫國民黨,即革命黨。但這個名稱範圍太廣,他們隻是反清組織,帶有共和主義的味道。另一個自稱保皇會,就是康有為的政黨,聲稱要保護光緒皇帝。這兩個組織的信條完全不同。驅除韃虜是前者的口號,他們曾在橫濱出版、發行《民報》作為機關報,意為人民的言論。保皇黨比較溫和,實際上也比較理智,他們堅持國家統一,要求實行全麵的政治改革,對滿人沒有深仇大恨,對光緒皇帝大為讚揚,公開憤怒地指責慈禧太後。他們大部分人在1898年逃亡,並且有一個極有能力的領導者——梁啟超,他有一支生花妙筆,在政治、經濟和哲學方麵均有建樹。以前,他們發行了一張機關報或叫雜誌《新民叢報》,近來辦一季刊,叫《國風報》。兩份刊物都暢銷,對中國民眾的思想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最近的一個“笨伯”

當現在的皇帝即位,即,當光緒皇帝及其養母慈禧太後雙雙薨逝之後,康黨努力活動,希望獲得特赦,那樣他們的追隨者可以回到祖國。他們認為攝政王是光緒皇帝的兄弟,他肯定會同情他可憐的皇帝哥哥,因此也會對因他而流亡的黨派表現出更多的善意。當楊銳之子拿出光緒皇帝的遺詔時,他們的確也有機會大展宏圖。遺詔為楊所有,並傳給了他的兒子。如果攝政王不是一個毫無感覺的笨伯,不接受慶親王和張之洞的建議,他可能會贏得大多數百姓的擁戴,現在的叛亂局麵就不會發生。然而,康黨十分沮喪,所以,1908年以來,這個政黨加入了反清的行列。梁啟超通過他的雜誌開始對攝政王的政府進行無情的批判。我記得他在《國風報》上寫了這麼一段,譯過來就是:“哦,中華的子民哪,你們現在唯一的目的(事實上是生與死的問題),是推翻這個毫無價值的、罪惡的政府。其餘的政治行動,是好是壞,是立憲還是專製,都是不適合和荒謬的。”內務部和各省當局都被言論自由的學說所嚇倒而不敢壓製他們。這份雜誌連同各省幾百份革命黨的報紙武裝了全國民眾的頭腦,為今年的災難作了準備。

今年春天,康黨針對廣東幾十名學生的犧牲,對政府進行了第一次攻擊,但沒有成功。然後是倒黴的盛宣懷倡導鐵路國有政策。這給了康黨以政府無信、掠奪人民正當財產來反對政府的借口。如果清廷知道如何處理四川人民的事,事情可能會好些。但清廷除了軟弱、無定見導致四川省暴動之外什麼也沒做。革命黨開始致力於組織省谘議局,做得怎樣我不知道。但出現了武昌大火,由於軍事因素外(我指的是清軍),清廷使問題更難解決了。

軍隊與革命

所有近代化裝備的中國軍隊大多由湖北人指揮,他們先在張之洞(已故)創辦的武備學堂學習,後或在湖北日本軍事顧問指導下受訓,或被派到日本學習軍事。與此同時,他們接受了革命思想,愛國心受到極大的扭曲。因此,當兩支部隊奉派到漢口鎮壓造反的軍隊時,他們竟敢第一次抵抗,聲稱:“不,我們不打自己的同胞!”更有甚者說:“我們不打自己的同種同族!”這真像是一個巨魔的幽靈,可以說,瞬間把一個存在了270年的王朝推向絕境,把中華帝國撕成了碎片。

十幾年前,滿清親王們先是接受普魯士亨利親王的建議,後又接受日本福島安正將軍的建議。我認為他們的建議是,中華帝國的當務之急,首先是建立一支新式的、裝備精良的軍隊;其次,中央政府對軍隊有絕對的領導權。12年來,他們一直遵循這些建議行事,但除此之外別無作為。誰能說這些建議是錯誤的呢?但上述兩位紳士不知道,他們是給一個5歲的孩子以鋒利的武器來玩,或者就像給一個嬰兒開了一劑毒藥作滋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