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屈辱的上諭/資政院和袁世凱
依照慣例,袁世凱向皇帝用老套的言辭力辭總理大臣一職,請皇上收回成命,因為他不能勝任,皇帝拒絕他的推辭,再次對他的忠心和能力表示信任。
今晚發出一道上諭,命令一旦憲法製定、議員選出,立即依據憲法的要求召開國會。
另一道上諭是皇帝簽署過的最屈辱的上諭之一。從資政院所奏,準革命黨團體改組為政黨,藉以養成人才為國家所用。
第三道上諭令袁世凱調查漢口的財產損失情況和人員傷亡情況,並賦予其作出賠償的權力。
上海與革命
不再有任何理由懷疑,上海是革命運動的大本營。城市和平地交接到革命軍手中,並把高位給一些著名人士,如前駐華盛頓公使伍廷芳、前駐藏參讚大臣溫宗堯和全國商團聯合會會長李平書。此事震動京城,今晚蘇州、杭州已歸順革命的消息更加重了這種感覺。事實上,現在沒有什麼能阻止大沽和天津加入到革命的行列了。
令人不安的狀況
最近兩天的情勢證明了革命運動在迅猛擴展。目前,不安的形勢打擊到袁世凱的頭上。資政院正在著手進行的事務和各省發來的電報暗示,資政院不能代表各省,譴責其擅取了過多的權力。在最近下達的各道諭旨中,皇帝已把資政院看作各省的代表,並表示俯允。弱化其權威的任何做法都將加深混亂。
最近統率第六鎮的是吳祿貞,他新近被任命為署理山西巡撫,以接替被起義軍殺死的巡撫(陸鍾琦)。他從山西省發來電報,說起義軍對最近的詔書表示滿意,將歸順朝廷。這一事件將極大地影響漢口的革命軍領袖。
北京的騷動
北京騷動情況嚴重,城內充滿了謠言,外逃的現象仍在繼續。為了避免英國在京—津—山海關鐵路利益受損,以及交通出現困難(這段鐵路可能暫時中斷運營),英國公使館正在考慮派遣一定數量的軍隊加以防範。
1911年11月7日,星期二(6日發)